第32部分(3 / 4)

稱 對新生兒的危害

氯黴素 易導致新生寶寶產生灰嬰綜全徵

紅黴素 對新生寶寶的肝臟會造成損害

新生黴素 易致新生寶寶發生高膽紅素血癥

維生素K 易致新生寶寶發生高膽紅素血癥

苯巴比妥 易致新生兒出血、呼吸抑制

阿司匹林 易致新生兒出血

乳母需避免的藥物及對新生兒的危害

藥品名稱 對新生兒的危害

異煙肼 對新生寶寶的肝臟有損害

氯黴素 對新生寶寶有骨髓抑制作用

磺胺類 易致新生寶寶發生高膽紅素血癥

放射性核素 對新生寶寶有骨髓抑制作用

抗代謝藥物 對新生寶寶有抗DNA活性的作用

txt電子書分享平臺

0~1個月寶寶可能患的疾病及護理(1)

?臍炎、臍茸的預防和治療

病症:寶寶出生後,臍帶被切斷,幾小時後臍帶的殘端變成棕色,逐漸乾枯、發黑,3~7天時從臍根部自然脫落。臍帶脫落後,根部往往潮乎乎的,這是正常現象,但如果臍部有膿性分泌物、臭味或臍帶表面發紅,甚至發熱時,說明可能已發生臍炎,應及時去醫院處理。臍帶脫落以後,臍部總是不幹燥,仔細觀察呈粉紅色,有綠豆大小的新生物,猶如葡萄串,表面常有滲液,甚至有膿液,這就是臍肉芽膽,又叫臍茸。這是由臍斷端長期不幹燥受到細菌感染,有慢性炎症刺激的結果。

處理方法:在臍帶未脫落以前,家長每天要注意觀察臍部有無滲血、滲液。每天可用消毒棉籤蘸75%的酒精,擦拭臍帶根部,並輕輕擦去分泌物。每天l~2次即可,不必包裹紗布,更不要用厚塑膠布蓋上,再用膠布粘上,這樣很容易滋生細菌,釀成臍炎乃至臍茸。一旦出現上述的臍炎和臍茸病症,則應儘快請醫生診治,不可在家盲目給寶寶治療。

育兒金點子:如遇到臍茸病症,一般醫生都會清除肉芽,然後用l%硝酸銀溶掖灼燒創面。這個操作有可能也會讓父母去操作,但是要注意用硝酸銀處理時,注意勿燒傷周圍面板。

?生理性黃疸與病理性黃疸

病症:大部分新生兒在出生後2~3天會出現面板、黏膜、眼睛白眼球發黃,4~5天黃疸最重,可能會涉及到軀幹和四肢近端,7~10天逐漸消退。除了黃疸以外,孩子沒有其他異常,精神好、吃奶香,大便也沒什麼異常,這就是生理性黃疸。據統計,足月兒中有70%~80%的寶寶都會出現此現象。黃疸持續時間可達2~3周,它對孩子的生長發育無任何不良影響,不必特殊治療。新生兒發生黃疸的原因與以下生理特點有關:(1)新生兒紅細胞多,破壞後產生的膽紅素多;(2)肝臟功能尚不完善,參加膽紅素代謝的旰髒酶的量和活性均較差,膽紅素到肝臟後變成結合膽紅素並排除的過程受影響;(3)膽道排除膽紅素的功能尚未完善;(4)胎便黏稠,從大便排除膽紅素的過程受影響。上述原岡促使膽紅素在體內堆積,7天后各項功能逐步完善,新生兒黃疸也隨之減輕並消退。

新生兒發生黃疸有生理性的,也有病理性的,病理性的黃疸有以下表現:黃疸出現早,可在出生後24小時內出現,程度重,發展快,不僅面黃、白眼球黃,可能手心足心都出現黃染,並伴有寶寶精神差、嗜睡、不吃奶,甚至有高熱、驚厥、尖叫等。核黃疸一旦發生,病死率極高,即使存活也會留有後遺症,如智力落後、手足抽搐、視聽障礙、頭抬不起來、流口水等等。這種病理性的黃疸稱為核黃疸,又稱膽紅素腦病。病情嚴重,如果延誤治療就會發生核黃疸,造成腦神經系統不可逆轉的損害,必須及早到有良好治療條件的兒科去進行綜臺治療。

處理方法:針對此病,重要的是預防為主,對黃疸出現早的、膽紅素高的應積極治療,疑有溶血病的作好換血準備,防止核黃疸的發生。

育兒金點子:有人認為新生兒母乳性黃疸(輕中度者)可透過適當調整哺乳次數來治療,當膽紅素升至216~273μmol/L時,暫停母乳餵養48小時、改為配方奶。停母乳後使膽紅素水平降至安全範圍,可恢復餵母乳,此時膽紅素濃度可輕度升高,而後逐漸下降。停母乳期間要定時將母親乳房內的乳汁吸出,以維持母乳分泌。對於重變母乳性黃疸的寶寶,建議停母乳改喂配方奶並進行藍光治療,同時可以服中藥退黃湯,或住院對症治療。

?新生兒溢乳的解決措施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