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挑戰》、《尋求優勢——美國最成功公司的經驗》(一譯《追求卓越》,彼德斯與沃特曼合著,1982)、《戰略家的頭腦——日本企業的經營藝術》(帕斯卡爾與阿瑟斯合著,1981)和《企業文化——企業生存的習俗和禮儀》(迪爾與肯尼迪合著,1982),被稱為倡導非理性主義傾向和企業文化的“四重奏”,標誌著人本管理理論的最終確立。
大內選擇了日、美兩國的一些典型企業進行研究,研究表明,典型的日本企業(J型組織)的經營管理效率一般比典型的美國企業(A型組織)的效率更高。為此他提出,美國的企業應該結合本國的特點,向日本企業學習,以形成Z型組織(Zygote,合子、受精卵),並進行了理論上的概括,稱為“Z理論”。Z理論認為,一切企業的成功都離不開信任、敏感與親密,因此主張以坦白、開放、溝通作為基本原則來實行“民主管理”。
1、典型美國企業(A型組織)的特點
(1)短期僱用;
(2)迅速的評價和升級,即績效考核期短,員工得到回報快;
(3)專業化的經歷道路,造成員工過分侷限於自己的專業,但對整個企業並不瞭解很多;
(4)明確的控制;
(5)個人決策過程,不利於誘發員工的聰明才智和創造精神;
(6)個人負責,任何事情都有明確的負責人;
(7)區域性關係。
2、典型日本企業(J型組織)的特點
(1)實行長期或終身僱傭制度,使員工與企業同甘苦、共命運;
(2)對員工實行長期考核和逐步提升制度;
(3)非專業化的經歷道路,培養適應各種工作環境的多專多能人才;
(4)管理過程既要運用統計報表、數字資訊等清晰鮮明的控制手段,又注重對人的經驗和潛能進行細緻而積極的啟發誘導;
(5)採取集體研究的決策過程;
(6)對-件工作集體負責;
(7)人們樹立牢固的整體觀念,員工之間平等相待,每個人對事物均可作出判斷,並能獨立工作,以自我指揮代替等級指揮。
3、Z理論建議的美國Z型組織的特點
(1)長期僱傭制;
(2)集體決策;
(3)個人負責制;
(4)緩慢的評定和提升;
(5)適度專業化的職業道路;
(6)含蓄控制和明確控制相結合;
(7)整體關心,包括對員工家庭的關心。
4、由A型組織到Z型組織的變革步驟(要用10至15年時間)
(1)參與變革的人員學習領會Z理論的基本原理,挖掘每個人正直的品質,發揮每個人良好的作用;
(2)分析企業原有的管理指導思想和經營方針,關注企業宗旨;
(3)企業的領導者和各級管理者共同研討制定新的管理戰略,明確大家所期望的管理宗旨;
(4)能過創立高效合作、協調的組織結構和激勵措施,來貫徹宗旨;
(5)培養管理人員掌握彈性的人際關係技巧;
(6)檢查每個人對將要執行的Z型管理思想是否完全理解;
(7)把工會包含在計劃之內,取得工會的參與和支援;
(8)確立穩定的僱用制度;
(9)制訂一種合理的長期考核和提升的制度;
(10)經常輪換工作,以培養人的多種才能,擴大僱員的職業發展道路;
(11)認真做好基層一線僱員的發動工作,使變革在基層順利進行;
(12)找出可以讓基層僱員參與的領域,實行參與管理;
(13)建立員工個人和組織的全面整體關係。書包 網 。 想看書來
【麥肯錫7S模型理論】
1981年,美國麥肯錫諮詢公司諮詢顧問理查德&;#8226;帕斯卡爾(Richard Pascale)和安東尼&;#8226;阿瑟斯(Anthony Athos)在美國管理“四重奏”之一的《戰略家的頭腦——日本企業的經營藝術》一書中,提出了著名的“7S模型”。
7S模型理論指出了企業在發展過程中必須全面考慮的7個變數:
1、戰略(Strategy):如何獲取和分配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