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看都十三了,過兩年就該出嫁了。”崔氏含笑著道,“女婿要早些看好,看好就下手。”
說著,崔氏嘆了口氣,“當年看著鄭家哥兒也是個好的,不曾想卻迷上了些稀奇古怪的東西,還跟著你錢叔往海上去跑。那海上是能隨便跑的嗎?你鄭伯伯也是的,怎麼就同意了?任是你鄭伯母哭壞了眼睛,也沒能讓他改變主意。”
雲嵐想到經常找了稀奇古怪的東西來找她辨別的小孩子,眉眼帶笑道,“鄭家哥哥就愛那些玩意兒。”
“你鄭伯伯也太慣著孩子了。”崔氏責怪,卻絲毫沒想起,她的四子,也是被她慣得,現在進了軍隊,幼女更是了不得,成天的跟在師傅身邊。
只是雲家的幾個孩子,愛好比較正常罷了。
一生短短不過百年,自然要做自己最想做的事。雲嵐淺笑不搭話,哄著雲怡,“小怡兒將來要做什麼?”
雲怡眨巴眨巴眼睛,看看雲嵐,看看一邊的點心,每日裡孃親都不讓她吃太多的點心,也就姑姑喂她的時候能多吃一點點。“小怡兒長大了要吃好多好多糕糕!”
崔氏瞠目,兒子媳婦兒都不是注重口腹之慾的……崔氏的目光一下子凝在雲嵐身上。
整個雲家,就只有雲嵐最注重口腹之慾!崔氏笑也不是氣也不是,將雲怡扒拉到自己身邊,“小怡兒可別學你姑姑,除了吃啥都不愛。”
“娘,您聽誰說的呢!”雲嵐不依,“除了吃的,女兒衣裳首飾都愛!”
“瞧瞧,多大本事呢!”崔氏連忙捂著雲怡的耳朵,生怕雲嵐將雲怡教壞了,“見天兒的就喜歡那些吃喝玩樂的,跟著居士學了幾年,連首像樣的詩都做不出來……”
崔氏說話的聲音漸小,生怕把自家閨女打擊到。只是,她說的確實是實情。她家閨女,明明書也沒少讀,為何就是學不會作詩?
雲嵐不以為意,“詩詞有什麼好的,自古出了名的才子才女,哪個不是命途多舛之後才聞達天下的?小怡兒,姑姑就指望你一輩子過得開開心心的,聲名利祿,隨緣就是。”
“你倒是通透。”說著,崔氏又補了一句,“比你大嫂通透。”
“大嫂她怎麼了?”雲嵐與家裡書信往來雖然頻繁,可是家裡這邊的信卻報喜不報憂。雲嵐剛剛聽聞母親免了大嫂的請安,還以為真的只是因為大嫂身子重,母親於心不忍。
“前兒回孃家了一趟,回來情況就有些不對。”崔氏蹙著眉,想到閨女一向比自己能幹,也就不在遮掩,“怕是子嗣的事,不知道聽了她孃家誰嚼了舌根子。”
女人出嫁後能鬱悶不過就那麼幾件事,家裡家境還好,兒子對兒媳也是沒話說,自己一向慈和,唯一讓大兒媳能動了心緒的,就是子嗣。
成婚三年,膝下只有一個姑娘,確實引人詬病。
“女兒去跟大嫂說說話。”雲嵐也坐不住了,家裡和睦,一家子的勁兒往一處使,才是一個家族的興旺之勢。
哪怕是家裡多了一個小小的不睦,也不是好事。
這些年,她的師傅沒少給她講過,那些湮滅在歷史的家族。
崔氏連連點頭。孫子她稀罕,孫女也不差啊!她有四子一女,將來肯定不愁孫子抱。
離了母親住的院子,雲嵐很快到了大嫂鍾氏的院子。
鍾氏正在院裡的亭子裡做小衣裳,一件件的,似乎都是男孩子穿的。
雲嵐臉上帶了一抹甜甜的笑意,示意鍾氏身邊的丫鬟不要聲張,走上前,“大嫂,可是給小侄兒做衣裳呢?”
鍾氏背對著院門,瞪了一邊的丫鬟一眼,細聲細氣地答話,“反正閒著也是閒著,多做幾套衣衫出來,過一陣子估計就動不了針線。”
雲嵐在鍾氏對面坐下來,“幾日不見,大嫂看起來倒是清減不少。”
鍾氏面上一僵,“可能是因為最近吃東西都沒什麼胃口吧。”
“大嫂,我們都是一家人。您就是不顧惜您自個兒,為了小怡兒還有我那未出世的小侄子,也該多保重自己才是。”雲嵐端起石桌上溫熱的茶水,潤了潤嗓子。
“笑笑前些日子去南陽,學了幾樣酸甜可口的菜式,待會兒我寫給廚房,讓大嫂嚐嚐。”
鍾氏眼裡閃過一絲亮光,很快又熄滅,進門三年,還沒個兒子,要是在別家,後院早就奼紫嫣紅開遍。
現在的婆家對自己夠好了,要是這次生不出孩子來,怎麼也要給夫君選一個良家姑娘,總不能讓夫君絕了後。
一孕傻三年,更何況身在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