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把他的屁股露在外面,偶爾可以在關好窗戶的前提下享受10分鐘的室內日光浴。把光溜溜的寶寶放在展開的乾淨尿布上,下面墊一塊塑膠墊子,以防弄溼床板和毯子。天氣暖和時,稍微大一點的寶寶可以露著屁股在室外的陽光下打盹小睡。
減少摩擦。為了減少摩擦,試著用大一號的尿布。將紙尿褲的塑膠襯裡往外折,只讓柔軟的部分接觸寶寶的面板。如果寶寶腰間長了一圈疹子,那說明摩擦是主要原因。除了尿布會摩擦面板外,隨著寶寶腿的轉動或學走路,腹股溝處肥肥的肉也會互相摩擦。用一些諸如 Drapolene或 Sudocrem尿布疹膏,或氧化鋅軟膏之類的潤滑劑,能減少腹股溝處的面板髮炎問題。
隔離霜
如果寶寶不長尿布疹,那些軟膏、藥膏之類的玩意兒就不必派上用場,因為它們會阻礙面板自由呼吸。但如果你的寶寶很容易長尿布疹——“我剛剛把他的尿布疹治好,馬上又開始了”——隔離霜可能是一個很好的預防措施。一看到屁股變紅,有些異樣,就慷慨地抹上一層含氧化鋅的隔離霜。隔離霜能保護下面的面板免受刺激和摩擦。爽身粉可以算是最古老的護膚品之一,通常用在腹股溝、大腿之類的地方,但就我們的經驗看,它沒起到什麼隔離作用,反倒添了很多麻煩。
飲食的改變
當身體一端的條件變了,另一端的結果也會跟著變化。飲食的改變,包括改變奶粉配方、引入固體食物,出牙,或用藥問題,都能使大便和尿液的化學成分發生變化,以至於產生尿布疹。(附帶提一下,研究表明,母|乳餵養的寶寶尿布疹的症狀相對輕些。)一旦“入口”有所變化,在尿布疹產生之前,就先用隔離霜,在寶寶特別容易長疹子的情況下尤其要如此。
如果寶寶在服抗生素,每天給他一茶匙或一個膠囊量的嗜酸菌製劑粉末,或雙歧桿菌菌粉,減少因抗生素導致的腹瀉和尿布疹。(見“益生菌”,第680頁。)
如果尿布疹發得不快,試試抗真菌軟膏(見下文)。
怎樣做尿布疹大偵探
“尿布疹”是對尿布區所發疹子的一個總稱,下面介紹幾種尿布疹的辨別和處理。
過敏圈。如果寶寶的肛門周圍可以看到紅紅的一個圈,說明刺激性的飲食是導致尿布疹的罪魁禍首,與吃新食品時在寶寶嘴邊看到的疹子相似。過多的柑橘類水果、果汁和大麥是主要的刺激物。中斷這些食品,看看紅圈是否會消失。如果你是採用母|乳餵養的,甚至要把這些食物從你自己每日的食譜裡去掉。(第262頁有對食物過敏更為詳細的討論。)
接觸性皮炎。這是一種扁平、看起來很像燙傷的紅色疹子,常出現在尿布摩擦的區域,如腰周圍和大腿上部。這種疹子有一個明顯的特徵,即常見於跟尿布接觸不那麼多的、沒有褶皺的面板上。引發這種疹子的,既有尿布上自帶的化學刺激物、清潔劑,也有尿液和大便在尿布裡一段時間後產生的化學刺激物。人工合成材料對寶寶敏感面板造成的刺激是另一個可能的原因,還有拉肚子或使用抗生素治療時的大便裡的化學變化。
把寶寶的屁股浸在溫水裡5分鐘,如果你仍然能聞到寶寶的尿布區傳來陣陣氨水的氣味,就再浸一段時間。儘可能地不給寶寶包尿布。試試不同型別的尿布。除了通常用的藥膏外,再加1% 的氫化可的鬆軟膏塗抹,每天兩次,連續抹上幾天。
對磨疹。對磨疹和接觸性皮炎剛好相反。它常常長在面板褶皺多的地方,如腹股溝。這是由面板褶皺處類似“熱帶氣候”的熱度和溼度引起的。當尿液接觸到這些長著對磨疹的區域時,面板會有灼燒感,引起寶寶啼哭。治療方法就是每次換尿布時用Sudocrem 尿布疹軟膏塗抹受到刺激的面板。
脂溢性皮炎。脂溢性皮炎的邊緣是界線分明的,看起來就像一塊紅色的大補丁,補在腹股溝、外*和下腹部。這種尿布疹看起來最嚴重——比其他型別都更凸出、粗硬、厚實、多油脂。對付這種疹子,除了上文介紹過的預防措施外,還要用1% 的非處方可的鬆軟膏,用後若效果不明顯,再用處方軟膏。這裡要提醒一下:未經醫生許可,不要長時間使用可的鬆軟膏,因為它可能會損傷寶寶的面板。(見“溼疹的治療”,第690頁。)
真菌性尿布疹。如果用了上述所有預防措施,也用了提到過的處方、非處方軟膏後,寶寶的尿布疹還在持續,那麼有可能是酵母菌在作怪。試一下非處方或處方的抗真菌軟膏。真菌性尿布疹是粉紅色的,凸出,像補丁一樣邊界分明,主要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