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佛郎機人率先發聲,接著陸續有人附和。
寧修提出這個要求並非是無理的。畢竟他手中有充足的火炮給這些軍校生練習,這和佛郎機僱傭兵當年的情形肯定是不同的。
有了大量的練習,輔以理論指導,新兵是很容易掌握技術的。
何況這些軍校生是完全脫產的,平日裡甚至不需要進行基本的訓練,學習炮兵技藝是他們唯一需要做的。
如果連這他們都做不好,那絕對是態度問題而不是能力問題。
“另外本官要求你們成立教研組,對教學內容進行探討,雖然不要求做到完全一致,但大方向必須是一樣的。”
寧修稍頓了頓,繼續說道:“教研組每十天需要開一次例會,討論教學中遇到的問題。共性問題必須解決,個性問題如果解決不了也必須及時告知戚將軍。”
一些心思活泛的人已經明白了寧修的用意。寧大人是想像流水線那樣“生產”炮兵啊。
這樣的好處是培訓出的炮兵都是一個路數,即便損失了一部分其他人也可以迅速補充上。
而如果是師傅帶徒弟那一套,勢必會有藏私。這樣如果一些高水準的炮兵犧牲了,其餘人能否頂上就是個未知數。
“屬下明白!”
眾人齊齊應聲。
“好,很好。你們既然肯來烏豬山島,本官也不會虧待你們,你們每人可以領一套宅子,就在軍校後,便在這島上常住下來吧。”
原來寧修為了培養士兵和將領們的歸屬感,在烏豬山島修建了不少宅子,大的有三進五進,小的也有一進兩進,根據士兵將領的功勞分別賞賜。
。。。。。。
。。。。。。
第三百八十九章 靈兒有喜
練兵的程序比寧修想象的順利。
相較於軍官的培養,士兵們更強調戰鬥感。
而戰鬥感這個東西只有老兵有。
所幸最初招募的那一千多士兵如今已經有了剿匪的經驗,由他們來帶新兵是最合適不過的了。
寧修之前就跟戚文等人強調過,練兵最重要的就是士氣。這一點十分重要。
只要稍稍檢閱,軍隊士氣如何便可以直截了當的體現出來。
所以戚文等人按照寧修的要求在一般的佇列、陣列訓練之外加了負重跑等拉練專案。
乍一看這是在練體能,實則是在練士氣。
畢竟這些士兵都是新招募來的,彼此之間缺乏瞭解。
讓他們迅速瞭解,擰成一股繩最好的方式便是拉練。
一開始大部分的新兵都感到很難適應,畢竟此前他們從未有過如此大的運動量。
但十幾天之後大部分計程車兵都挺了過來。那些仍然感到身體不適的則證明底子太弱,被劃歸到火兵營。
寧修甚至命各營士兵編出口號,在拉練過程中喊出來。
這也被證明是行之有效的,士兵們在喊口號的過程中加深了彼此間的情感,即便是平日裡很少說話的人也透過喊口號開啟了心扉,融入了集體。
在這之後,寧修還命各營士兵加入力量訓練。
事實證明這是很有必要的。
寧修早就覺得這些新兵力量不足,這體現在拉練之中便是總有人掉隊,還不是一個兩個,而是很多。
畢竟大明不是後世,普通百姓的營養很成問題。
進入軍營之後伙食方面自然有極大的改善,雖然不說頓頓有肉,但吃飽吃好還是沒有問題的。
在這種情況下進行力量訓練可以讓營養得到充分吸收,也不會引起士兵的反感。
寧修規定新兵們每天必須做一百個俯臥撐,舉三十次石鎖。
這些是考核指標,沒有特殊原因必須完成。
本來寧修還擔心士兵們會抱怨。但事實證明基本沒有人反對。
畢竟軍營自古以來就是個不講道理的地方。
遠的不說,就說大明的軍營中,軍官欺壓士兵的現象數不勝數。
像烏豬山島新軍營中氛圍良好的實在不多見。
舊式軍營中的懲罰十分嚴苛,普通士兵動不動就會被斬首,甚至還有貫耳遊營這樣侮辱人的刑罰。
而寧修規定新軍軍中廢除一切酷刑,只保留打軍棍一項。
士兵們歡欣雀躍還來不及,又怎會心生怨恨。
當然,完不成體能訓練的任務還是會被打軍棍的,一般是十軍棍。這是為了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