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部分(1 / 4)

小說:東廠 作者:擊水三千

第二百一十三章 東林大財主(上)

韓和楊漣的努力是徒勞的,因為這回是高攀龍自己要走,而不是別人要他走。

高攀龍知道自己這一走有些不負責任,也知道肯定會有很多人前來勸阻挽留自己,因此他決定與黃尊素一樣,來個不辭而別。

短暫寫了封書信讓家人送給楊漣後,高攀龍便帶著家人出城了,動作之快以至於很多東西都沒有收拾,甚至連準備前來送行的李應升、繆昌期等人都撲了個空。

得知高攀龍已經走了,韓在內閣頹然長嘆,楊漣也是扼腕痛惜,將自己一個人獨自鎖在值房裡整整一天都沒有出來過。魏大中、顧順昌等東林御史也是十分的不好受,誰也摸不透高大人幹得好好的怎麼說走就走了。事情他們也打聽了,知道高攀龍的請辭和閹黨沒什麼關係,但也正因如此,他們才越是不明白高攀龍為什麼要走。

朱國禎和高攀龍相繼離職,吏部尚書和左都御史便空缺了出來,韓在痛惜高攀龍的不辭而別後,不能不面對現實,那就是必須儘快選定新的吏部尚書和總憲,絕不能讓閹黨把桃子給摘了去。禮部的前車之鑑就在眼前,倘若這回再失吏部和都察院,那對東林黨而言,這禍事當真是迫在眉睫了。

然而把東林上下挨個過濾一遍後,韓這才發現能夠接任這兩個位置的黨人實在太少,那些資歷深的要麼就是已經死了,要麼就是太老,年輕一輩的又太嫩,不能服眾。若是冒然提名報上去,只怕皇上那邊都過不了。無奈之下,他只能提出由吏部左侍郎陳於廷署理吏部事,由副都御史楊漣署理都察院事。

其實韓也知道,推薦這兩個人選也是有失考慮的,但時間太急,一時之間他也想不到更好的人選,好在這二人一個是吏部左侍郎,一個是副都御史,都是本衙門的第二主官,由他們依次進補也是理所成章的事。至於皇帝會不會聽取自己的意見,韓也是拿不準,事到如今,也唯有抱著能成功了。

然而讓韓沒有想到的是,奏章報上後,卻被“留中”,既沒有回覆,也不予下發,一點音信也沒有。搞得韓很是頭疼,不明白這是皇上不同意,還是皇上根本沒見到自己的奏疏?

。。。。。。。。。。。。

袁大海和王體乾沒想到韓的動作這麼快,這人剛走,茶還沒涼,他就已經在部署接任人選了。

對於何人接任吏部尚書和左都御史,王體乾和袁大海的看法是一致的,那就是不能再讓這兩個要害職位落入東林黨手中。王體乾提出應該由顧秉謙或者魏廣徽中的一個來兼任吏部尚書,而左都御史則由兵部侍郎霍維華接任。對此,袁大海也表同意,因為他手下提供不出這兩個位置的官員來。這一刻,他越發感覺到班底建設的急迫性,別的先不說,若是有一班文臣武將跟隨自己,此刻,這天官和總憲的肥缺哪裡會輪得到魏廣徽、霍維華他們。當真是辛辛苦苦幹活,結果勝利的果實平白落別人口袋裡,讓人十分的不是滋味。

好在一口吃不成胖子,心急吃不了熱豆腐的道理,袁大海還是懂的,眼下已經在佈置馮銓了,有了第一個,這第二個第三個便是不難了。

細細的想想這明末都有哪些文官牛人可用,結果腦子裡頓時冒出很多人來,如溫體仁、周廷儒、孫傳庭、洪承疇、盧象升、楊嗣昌等等,還有那個天才的參謀長,差點把李自成困死在車廂峽的陳奇瑜等等,但再一尋思,眼下這些人還是小角色,缺乏鍛鍊,且各自黨派依附不同,現在就下手去撈魚怕是有些早了。拔苗助長未必就是好事了,而且就算自己有心助長,還得看人家願不願意投你這閹黨爪牙。

嗯,還是走一步看一步吧,有機會便做些適當的感情投資,孫傳廷、盧象升他們或許難以拉攏,但洪承疇、溫體仁這二位或許應該能為己用,袁大海如此想道。

正商議著派人到涿州去詢問魏忠賢的意見時,韓的奏疏就到了。

二人看完韓的推薦人選後,王體乾嘴巴一張,便吐了“留中”二字,袁大海則是緊接著跟了“不發”二字,說完之後,二人對視一眼,會心而笑。

不過留中不發是可以,但不能拖太久,涿州距京城七十里,一來一回就是一百四十里,快馬加鞭也要一天半的功夫才能接到魏忠賢的明確指示。況且你否了東林黨的提名人選,東林黨自然也會否決你的。任命吏部尚書和左都御史可不是矯詔能為的,因此袁大海和王體乾商量,他去找一找陳於廷,最好能說動此人推讓尚書,把韓的計劃打亂,為己方爭取時間。

王體乾想了想,認為可以,因為陳於廷這人雖然是東林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