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免了。
劉徹的眼睛都亮了,他當然清楚這樣的一件兵器意味著什麼,有了它,就可以將弓的速度與弩的準確性相結合,一個弩兵能起到過去五個甚至是十個弩兵的作用,裝備這種弩的一千弩兵絕對能夠抵擋一萬輕騎兵的衝擊。劉徹看著士兵們又裝了一次弩箭,然後慢慢地數著:“一次、兩次、三次……十一次、十二次。”在短短的時間內,一支弩可以射出十二支弩!
劉徹激動了半天,才想起問個明白,急忙喊過張全:“快、快把那弩拿一支給朕看看。”
張全答應著,親自跑去拿來一支連弩。這種弩是張全結合現代軍用弩與中國古代的諸葛弩,畫了圖樣交給李仲元,由他找墨軒製造,再由墨軒加以改良而成。除了傳統的臂、弓、機之外,還加入了箭盒及上弦裝置,只因上弦速度太快,以至於劉徹以為能自動上弦。
劉徹從張全手中接過弩,仔細地觀察著。這張弩與其它弩有許多共同點,不過在一些細節上都有改動,原來用於瞄準的望山由一個變成了前後兩個,更利於瞄準;弩臂的材質也更加堅硬,使得這把弩的射程更遠。劉徹發現這把弩最重要的地方有兩個,一是有一個可放置十二支弩箭的箭盒,每支箭的箭簇都是鐵製,箭身都是竹製的,從而減輕了弩箭的重量,增加了弩箭的射程,而銳利的鐵製箭簇則具有很強的穿透力;另一個關鍵的裝置是一個上弦用的壓弦杆,當壓弦杆利用槓桿原理按下,可以把弦勾到弩的懸刀(板機)上,同時把弩盒裡最下面的一支箭壓入箭槽內,扣動懸刀,弩弦彈出,可以射出弩箭。
劉徹端詳了半天,很快了解了這把弩的結構,才問張全:“這弩能射多遠?”
張全答道:“回稟陛下,這弩能射兩百步,百步之內可置人於死地,四十步內可射穿我軍用的一般甲胃。”
“這麼厲害!”劉徹叫出聲來。的確,如果真照張全所說,這把弩的射程高出漢軍一般用弩的一半以上。
張全急忙解釋:“這弩的弩臂是用堅硬的柘木製成,張力極大,不用這種壓弦杆很難上弦。而且這種弩的弩箭也是特製的,箭簇為鐵製,箭身為竹製,沒有尾羽,重量很輕,所以射得遠。”
“這弩叫什麼名字?我以前怎麼沒見過?”劉徹還有好多疑問。
張全對劉徹說:“這弩還沒有名字,我們叫它速射弩。這是我們營地的工匠自己製出來的,所以陛下沒見過。”
“速射弩……嗯,這名字貼切。不過你們營地哪來的工匠?”當時的兵器製作都是由考工令統一安排完成的,一般不會在一個營地設立一個工匠作坊。
劉據站出來解釋:“父皇,為了安排那些建章營的孩子學點手藝,兒臣特地從考工令那借了點人來,主要是為那些孩子學點手藝。不過兒臣的幾個舍人卻喜歡弄點新東西出來,這弩就是他們瞎琢磨出來的。”
劉徹想揍他:“什麼叫瞎琢磨?這明明是個好東西,做出來就應該重賞。走,我們去看看他們是怎麼做的。張全,你帶路。”
“諾!”張全知道,看來這位皇上對這弩是著了迷,這也難怪,對於當時來說,這把弩簡直就是神兵利器。
劉徹雖然離開了靶場,可手上的弩卻沒有放下來,一邊走還一邊研究著,準確地說是在欣賞著,嘴裡還不住的稱讚道:“真是個好東西,要是我大漢人人都有這樣一把弩,何愁匈奴不滅?”
張全忍不住提醒他:“陛下,容末將說兩句。這弩製作實在不易,所有的箭都要同樣的長短粗細,就是連重量也要一致;就是弩的箭盒與弩槽的大小長短也是不能有偏差的。所以一天也只能造一兩把弩,百餘支箭。”
劉徹聽了也在心中掂量如何提高這種弩的產量,在考慮是不是應該專門設立一個生產這種弩的作坊。劉徹一邊走一邊想,不知不覺來到了李仲元的工匠坊那裡。
劉徹先在整個作坊裡轉了一圈,瞭解了一下這種弩的整個製作流程。劉徹發現這裡的工匠分成許多組,每一組只生產其中的一種零件,最後所有的零件都由一個人進行檢查並組裝起來。
劉徹正在看著,突然有人走來,輕聲說道:“微臣李仲元,參見皇上!”
………【第46章 擴軍備戰(12)】………
來人正是李仲元,其實他早就接到張全的通知,不過一直等他劉徹看完了整個作坊才現身。
“你是何人?”劉徹的印象中沒見過這個人。
劉據在一旁解釋道:“回父皇,他是兒臣身邊的郎中,專門負責這裡所有的作坊和那些孤兒的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