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部分(3 / 4)

小說:戾太子重生 作者:江暖

一次給自己出主意了,早在兩年前他的父王依稚邪單于臨終前就曾告訴他,如果他要想返回漠南,重新佔據整個草原,就必須要聽自次王的話,只有他才有辦法帶著匈奴重回單于庭。可是現在趙信已經毫無辦法,而且要離他而去,他以後還能靠誰?匈奴還能靠誰?

趙信休息了一下,見他猶豫不決,又繼續說道:“過去我們是草原的主人,現在已經不是了。漢人不停地騷擾我們,雖然他們給我們造成的損失有限,可長此以往周圍的小部落都會害怕被滅族,就會跑到他們那裡去,他們那裡有廣茂而空曠的大草原,會吸引許多人。最關鍵的,草原上所有的部落都不能失敗,失敗就意味著滅亡,只有漢人不怕,他們失敗了一次可以再準備第二次,失敗了兩次還可以準備第三次,只要有一次成功就可以把對手置於死地。”趙信突然緊緊握住烏維的手,肯求道:“大單于,你就聽老臣一次吧,這是最後一次了!”說完一陣劇烈咳嗽。

烏維眼圈都紅了,雖然他沒有拿定主意,但還是用力地點了點頭。趙信的臉色總算緩和了一點。

趙信歇了會兒,又說:“老臣那幾個兒子,只有三子趙能堪為大用,其他諸子切不可委以重任,尤其長子趙佳義,一向自以為是,他只能做些無關緊要的小事。”

烏維再一次點點頭,他的眼淚已經下來了。趙信慢慢地閉上眼睛,最後又對烏維說:“其實這裡每一個人都能投降漢朝,而且會比現在活得更好,唯有大單于你不行,你是草原的雄鷹,不能受到任何束縛,一旦失去自由,最多隻能是一隻雲雀。我再也幫不了你了。”

當天晚上,趙信就離開人世。

此時的大漢卻一派祥和的氣氛,三個月前,有人挖得一寶鼎,據傳為上古遺物,李延年特意作“寶鼎”之歌,漢武帝劉徹甚是歡喜,決定東巡,同行的有大將軍衛青、丞相趙周。命太子劉據監國,御史大夫石慶,大司農桑弘羊、太僕公孫賀共同輔之。

這一日,劉據與幾位大臣在一起商議朝政,首先一個議題是關於羌族要求內遷的事。當時的羌族主要分佈在漢朝與西域之間,匈奴在北,羌族在南,羌族過去一直臣服於匈奴,現在匈奴與羌族之間的聯絡被割斷,一部分羌人歸附於漢朝,與當地漢民生活在一起,稱為東羌,而另一部分羌人則西遷,他們的部落有數百個,較大的有先零羌、燒當羌、參狼羌、白馬羌等等,合稱西羌。由於那裡生存都不到保障,西羌各個部落也想歸附於漢朝。

劉據聽完石慶的介紹,還是不太清楚其中的關鍵所在,“歸附大漢不是好事嗎?”劉據有些奇怪,看石慶的神態並不希望羌人歸附。

石慶進一步解釋:“三十多年前,曾有一支羌人歸附,後來陸續又有一些羌人小部落歸附,不過他們都是分散居住在各個地區。這次西羌諸部落則要求整個部落定居一地,這樣一來我們很難對他們加以控制。”

桑弘羊怕劉據沒聽明白,接著說:“其實他們就是想讓我大漢給他們一片土地,而不願接受我朝的管理。”

劉據聽明白了,旁邊的公孫賀也聽明白了,他對石慶說:“這哪是歸附?明明是來搶我們土地的。絕不能答應他們!”

石慶嘆了口氣:“是不能答應他們,可我們也要想想對策,羌人聚居在我朝通往西域的道路上,如果我們不滿足他們的要求,他們一定會切斷這條通道。另外,他們還有可能再次與匈奴聯合,在我朝西部邊境發動進攻。”

公孫賀不說話了,他雖然是武將出身,嘴邊總掛著打打殺殺,可他不是一個分不清輕重的人,以當前大漢的狀況,四面樹敵決不是一個明智之舉。

劉據也在不斷思索,羌人的問題解決,不僅會影響漢朝與西域各國的往來,更重要的是他對大漢西部邊境的騷擾。雖然羌人不同於匈奴,他們過著半遊牧半耕種的生活,可惜生產技術的落後和生存地域的貧瘠使他們的生存依然受到大自然的威脅。

怎麼辦?殿內的幾個人都在思考。半天,桑弘羊才自言自語地說:“看來要找個人好好地和他們談一談。”

劉據一聽,不禁心中一動。對!就派他去!

………【第43章 擴軍備戰(9)】………

劉據想到的當然就是終軍。石慶幾人聽他這麼一說也覺得有道理,看來終軍確實是出使羌族各部落的最佳人選。可他要是回來了,那麼南越怎麼辦?石慶還是提出了自己的疑問。

“南越問題不大,他們已經宣佈舉國內屬,只要派個人盯緊一些就是了。”劉據雖然這麼說,可他非常清楚,南越的問題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