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城休整。”
“李陵,你率領第十一師和第十四師趕往都賴水河谷,配合李武部圍殲郝宿王烏禪幕所部。然後返回恰奇城,與懷禹王子會合,記住,把所有能抓到的匈奴人都帶到恰奇城去。”
“寧厝,你率領烏孫騎兵返回大夏和墨城,然後押運糧草前往恰奇城。”
“李鋒、郝平山所部隨我翻越克什爾山,掃蕩匈奴人的據點。”
……
眾將一一接令,等張全都分派完了,才說道:“諸位還有什麼要說的?”
所有的人互相看了看,都沒有說話。張全見狀擺了擺手:“那就這樣吧,大家馬上就回去準備,準備好了就出發。”
“是!”大多數將領都離開了大帳,但有三個人沒有離開,他們是李鋒、郝平山、李陵。直到別人都出去了,三個人才走近張全,李陵拱手說道:“將軍,此時分兵恐怕不妥吧?”
“有何不妥?”
“匈奴人一直躲在暗處,飼機偷襲我們,現在把部隊分得這樣散,不是給他們各個擊破的機會?”
“這我知道。”張全坐了下來,然後示意他們也坐下,等他們都坐定了才解釋道:“我知道這是一步險棋,但如果不這樣就不可能逼匈奴人現身。懷禹王子那裡實力最弱,但他們很快就能退回恰奇城,只要他們據城死守,匈奴人短時間內是奈何不了他們的。烏孫人返回大夏運糧草,在他們返回之前也不大可能受到匈奴人的攻擊,我們只要到時候派兵接應他們就行。倒是我們兩支部隊要當心,李陵,你必須儘快會合李武蕩平都賴水河谷,然後向恰奇城靠攏。至於我們,你就不用擔心了,我自有辦法。”
三個人見張全已經考慮好了,不再說什麼,就準備離開,可李鋒突然想起一件事來,他提醒張全:“對了,將軍,第十一旅怎麼辦?”
一聽這話,張全皺起了眉頭,這兩天光顧著忙康居人的事了,把第十一旅給忘了。第十一旅是幾天前他派去跟著車令救蘇武的,那時候他斷定匈奴人會北上,派一個旅去鹹海邊上不會有什麼大事,可現在情況不一樣了,匈奴人已經解決了康居人,隨時會對他們造成威脅。
張全走到地圖前用手指沿著第十一旅行軍的線路仔細地看了看,第十一旅是鍾銘指揮的,按照計劃,他們是從恰奇城向西北,去解救蘇武,然後再向東北,前往納赫沙城。張全想了想,然後說道:“不要緊,我們先翻越克什爾山,然後先到納赫沙城,在那裡接應他們。”之後,張全又命令李陵:“等都賴水河谷解決之後,你就返回恰奇城,在那裡等待烏孫軍運送的糧草,然後讓李武率領步兵防守恰奇城,你帶所有騎兵立即翻越克什爾山,與我會合,參加最後的決戰!”
“是!”
第二天,漢軍各部陸續開拔,寧厝率領烏孫軍向東南前往和墨城,懷禹和煎靡率領康居、大宛以及其它西域聯軍向南返回恰奇城,而張全則帶著李鋒和郝平山的漢軍主力翻越了克什爾山。與前一階段情況不同,各部行進速度都很快,尤其是漢軍主力,他們在翻越克什爾山之後,一面打探匈奴人的訊息,一面趕往納赫沙城,僅僅兩天時間他們就到了納赫沙城下。
納赫沙城是前往卑闐城的重要通道,在匈奴人佔據康居西部和南部之後,這裡就成了康居人抵擋匈奴人蠶食的重要屏障。這裡常年駐紮著兩萬康居軍,可是在寶瓶口之戰的前兩天,匈奴人二十幾萬大軍突然包圍了該城,被迫使守軍投降,只不過當時城裡沒有逃出一個人來,所以懷禹事先沒有得到任何訊息。
當張全帶人趕到納赫沙城的時候,守城的匈奴人早就不知去向,城內數萬康居人不瞭解漢軍,一個個緊閉家門,不敢出來。張全將大軍駐紮在城外,然後派了一個師進城檢視,結果在城中找到了大批的糧食,這些糧食原本是康居人為漢軍準備的糧草中的一部分,看得出匈奴人沒想到漢軍如此神速,都沒來得及銷燬這些糧食就逃走了。張全立即下令:“各部補充糧草,多餘糧食全部分給城中百姓,部隊休整一日,明日出發。”
分糧食的任務並不順利,康居百姓都不敢拿,接受命令的七師師長趙始成急了,乾脆帶人把糧食搬到各家各戶的門口,丟下就走。當天晚上,漢軍就撤出了城,第二天一早,張全就帶著人出發了,他先帶人向北,接著,又轉向西,再向南,最後又向東,轉了一圈又回來了,他就是要讓匈奴人搞不清自己的動向,他要在納赫沙城一帶等待第十一旅的到來。
與此同時,李武率領的大夏軍,以及配屬的一萬西域步兵正在都賴水河谷一帶與匈奴郝宿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