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渥皺眉沉吟,過了片刻才問道:“郭參軍的意思是想借助蜀國的手來練兵嗎?”
除了藉助蜀軍之手來達到實戰練兵的目的,防止在等待北伐時機的那幾年裡,吳軍因為長久沒有經過戰事考驗而腐化外,他實在是想不出還有什麼別的理由不與蜀國議和。
既然不打算現在就消滅蜀國,那麼一些小打小鬧的戰事就沒有多大的意義;而若是為了防備蜀軍東出荊襄,或者為將來伐蜀尋找一個合適的前進基地的話,有峽州在,基本就能達到這些目的。
在這種情況下,吳軍並沒有與蜀軍繼續交戰的理由,除非是想要藉助蜀軍之手來練兵。
但要練兵的話,也沒必要非要盯著蜀軍,其他勢力同樣可以用來練兵。
而且經過這幾年的戰爭磨鍊,當初吳國建國時,禁軍曾經一度大肆擴張,短短時間內禁軍的規模就擴大了近一倍。
如此大規模擴張帶來的結果自然就是禁軍的戰力下降,新兵過多。
所以隨後的幾年時間裡,楊渥有意識的將各軍分批送到戰場上去接受實戰的磨鍊。
經過這幾年的戰事考驗,如今那些新招募的將士基本上都上過戰場經受了血與火的考驗;再加上軍校之中培養的學員源源不斷的進入禁軍,在基層上吳軍的實力已經有了保障。
在這種情況下,實戰練兵的需求似乎沒有之前那麼大了。
楊渥面帶疑惑的看向郭崇韜,眾將臉上同樣面帶疑問。
郭崇韜笑道:“大王一猜就中,臣欽佩不已!”
“你到底有什麼打算,不妨詳細說說看!”楊渥接著問道。
郭崇韜神色肅然,鄭重問道:“敢問大王,若要北伐中原的話,吳軍到底需要多少兵力才行?”
第五百五十七章北伐的兵力
若要北伐中原,吳軍到底需要多少兵力,這個問題不僅是郭崇韜在關注,楊渥還有其他將領同樣極為關注。
要說明這個問題,首先一點自然是參考歷史上的其他幾次北伐。
要說北伐,在吳國之前的北伐主要集中在東晉南北朝時期,尤其是東晉的祖逖、桓溫以及劉裕這三人的北伐最為出名。
其中祖逖北伐的兵力並不多,初期不過是私自招募的幾千北方人;後來名望大了後,得到東晉朝廷的支援,這才有了數萬大軍北伐。
不過祖逖北伐取得的成果並不多,再加上朝廷內部傾軋掣肘,使得祖逖北伐很快就以失敗告終。
而桓溫北伐的聲勢比之祖逖北伐要大得多。
畢竟桓溫在某種程度上已經掌控了東晉朝廷,有一個國家的力量在後面作為支撐,還有北府兵這支強大的軍隊作為依靠,再加上當時北方正好陷入大亂,所以桓溫北伐不管是兵力、聲勢還是取得的成果都比祖逖北伐要大。
但桓溫北伐的兵力實際上也不多主力大軍也就四五萬人,再加上各路策應的軍隊,總兵力大致在十萬左右。
桓溫北伐共有三次,其中前面兩次取得了一些成果,成功收復洛陽,給桓溫帶來了極大的聲望,為他掌控東晉朝廷鋪平了道路。
可惜桓溫的第三次北伐卻以失敗告終。
相比之下,宋武帝劉裕的北伐可以說是最為接近成功的一次。
劉裕的個人能力應該說是自魏武帝曹操以來最為傑出的一個,再加上精銳的北府精兵,以及得當的北伐策略,使得劉裕北伐一度攻佔了山東、河南、關中等地。
在那個時候,黃河以南的地區基本都落入了劉裕的手中,長安、洛陽這兩個重鎮同樣被其收復,再加上之前就已經被攻佔的蜀中、漢中等地,可以說劉裕的地盤之大,差不多相當於如今的梁國、吳國、蜀國三家之和了。
可惜得是,劉裕收復長安以後,他留在建康城坐鎮後方的心腹劉穆之突然病死,使得朝中沒有可信之人坐鎮,劉裕擔心後方出問題,於是率領主力撤回彭城。
一年多以後,留守關中的晉軍將領發生內訌,使得長安再次失陷於敵手。
但即便如此,潼關以東、黃河以南以及山東全境還在劉宋的掌控之中。
真正讓劉宋失去北伐統一天下的機會的,還是劉裕的病亡。
在劉裕死後,繼位的宋文帝草率北伐,導致大敗,“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
劉裕的北伐雖然失敗了,但其對如今的吳國依舊有著極為重要的借鑑意義。
當時劉裕出動的兵力,具體的數量雖然沒有記載,不過透過各種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