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時候就有兩種選擇,第一種就是將這些投降的官員安置到南方來。
然而這樣做造成的動盪太大,畢竟梁國的地盤和當初馬殷的地盤不同;馬殷的地盤看上去很大,但實際上需要的官員數量並不多;而梁國的地盤州郡數量眾多,官員數量更多,要安排這麼多官員顯然很難。
所以必然會有一部分官員需要繼續留用,但這樣一來又有可能造成地方勢力過大,出現尾大不掉的局面。
所以吳國有必要在各地安插自己人,以保證朝廷對那些投降的地區能夠做到絕對掌控;而不是僅僅得到一個名義上的擁有。
只有如此,才能徹底消化這些新攻佔的地盤,不至於出現新的割據勢力;從而統合整個黃河以南,集中力量進一步北伐對付晉國。
“看來是時候將內閣召集起來,開會商討這件事情了。”楊渥心中想到。
……
魏州,鄴城。
當吳國開始秘密部署北伐時,北方的晉國,李存勖卻在為趙國的變局而感到頭痛。
自從當初擊敗梁軍奪取河北之地後,李存勖很快就將自己的治所遷移到了鄴城這裡,讓張承業留守晉陽。
鄴城相比於晉陽的優勢無需多言,一方面晉陽附近久經戰亂,早就疲憊不堪,其經濟基礎自然是遠遠無法與魏州相比;另一方面,魏州這邊也更加靠近黃河,便於李存勖隨時指揮晉軍與梁軍交戰。
所以晉國如今的核心力量已經轉移到了魏州,以前的晉陽如今只能算是根基之地,留守的兵力反而不算太多。
事實上,如今晉國的軍力在吞併整個河北之後,相對於當初已經有了極大的提高,總兵力已經達到近三十萬,尤其是其中的三萬五千騎兵,更是晉軍最強大的軍隊,是李存勖爭霸天下的依仗。
當初消滅了劉守光之後,接下來幾年內李存勖又攻佔了整個河北,並且率領大軍多次擊敗梁軍;便是屢次入侵中原的契丹人,同樣多次被晉軍打得大敗。
可以說現在李存勖的威望已經上升到了極點,即便是胡柳坡一戰周德威的戰死,也沒有影響到李存勖的聲威。
到了這個時候,晉國的實力已經徹底壓在梁國之上,成為北方最強大的勢力;而李存勖也開始隨著晉國國勢的日漸強盛而感到志得意滿。
從去年開始,晉國上下就不斷有人上表請求李存勖稱帝,當時李存勖雖然心中有所意動,但他知道稱帝的時機尚未成熟,所以他對那些上表一概予以拒絕。
而到了今年,上表請李存勖稱帝的人越來越多,甚至連遠在蜀中的蜀主王衍和割據關中的岐王李茂貞派使者前來,勸李存勖稱帝。
相比於屬下那些臣子們,李茂貞和王衍二人的身份自然有所不同,他們一個早已經稱帝多年,另一個雖然還打著唐朝的旗號,但也是立國稱王多年。
如今連這兩人都開始派人來勸李存勖稱帝了,這都能稱得上“眾望所歸”了。
當然,如今天下還剩下的強大勢力裡面,除了岐王李茂貞和蜀主王衍之外,剩下的梁國朱友貞自然是不可能向李存勖服軟;而南方的吳王楊渥那就更不可能派人來勸李存勖稱帝了,這使得李存勖所謂的“眾望所歸”還是差了那麼一點。
好在,對李存勖來說,朱友貞和楊渥二人是不是反對他稱帝,這一點根本就不重要,最關鍵的一點還是晉國內部的人是不是都支援他稱帝。
而晉國內部的諸多文武之中,最讓李存勖感到頭痛的又是張承業這位功勳老臣。
張承業對於晉國的重要性自然無需多說,每次李存勖領兵出征在外,都是張承業坐鎮後方,為大軍籌集糧草,可以說此人就相當於晉國的蕭何。
若是沒有他在後方的努力,晉軍的軍事行動絕對不會進行得這麼順利。
所以這位忠心耿耿的老臣,還是讓李存勖極為敬重的。
可惜,張承業固然忠於李存勖,但他心中更加看重的卻是大唐。
甚至可以說,張承業他之所以會為李存勖父子效力,主要的原因就是為了復興大唐。
這看上去是一個難以完成的任務,然而這卻是張承業的執念,是他一生奮鬥的目標。
在大唐滅亡之後這麼多年,晉國上下文武百官,幾乎都接受過李存勖的冊封,他們事實上已經與李存勖確立了君臣關係;唯獨張承業,至今都以當初大唐冊封給他的官職,河東監軍使自居,對於李存勖冊封的官職爵位一概拒絕。
僅從這一點就能看出,張承業真正效忠的還是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