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經過綜合考慮,楊渥決定吳國的爵位仿照後世明朝的,暫時只設定為公,侯,伯三個等級來冊封功臣,並且世襲。
其中公爵又分為國公和郡公兩個等級,乃是非宗室功臣能獲得的最高爵位。
至於更低的子爵和男爵這兩個爵位,將作為臨時賜予的非世襲爵位存在,用來加封那些有些功績,卻又不夠獲得世襲爵位的人;或者類似皇帝的丈人、內兄等。
國公作為非宗室功臣的最高爵位,其冊封自然需要十分慎重,目前楊渥決定只冊封李神福、張訓、劉威、陶雅、高勖這五人。
其中李神福、劉威和陶雅三人基本上不會再領兵出征了,所以他們的爵位可以冊封為最高層級。
而張訓雖然還有領兵出征的機會,不過也不算多。
在這些將領之中,張訓的年紀乃是最大的,如今已經六十多歲了,所以給他這個爵位也足夠了。
至於高勖,他本來就是最早追隨楊行密的文士,如今又是首輔大學士,自然也要給他國公的爵位才行。
另外,袁襲、臺這兩個已經過世的重臣也被追封為國公,並且由他們的後人繼承郡公的爵位。
至於周本、王茂章、李承嗣等人,雖然功勞和資歷差不多都足夠了,但因為年紀相對還輕的緣故,將來應該還有機會立功,所以暫時只是被封為郡公。
此外還有李遇、李濤等已經轉為文官,但功勞已經足夠的同樣被加封為郡公。
而已經過世的劉金也被加封為郡公,並且由其子劉仁規繼承侯爵爵位。
諸多都督中,剩下的李簡,秦裴,劉存等人,得到的爵位相對就更低,暫時只是侯爵。
這些人在功績和資歷方面與前面那些人的確差了不少,再加上他們將來還有立功的機會,所以才只封為侯爵。
另外還有不少功勳將領被封為世襲的伯爵,也算對他們的功績的一種肯定。
相對來說,楊渥給予這些人的爵位,不僅考慮到了他們過往的功績,同時還考慮到了將來的提升空間,所以使得同樣是都督的職務下,幾人得到的爵位卻相差甚遠。
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楊渥畢竟不是從一無所有開始創業,而是繼承他父親的基業,所以那些為他父親打下基業的老臣他就必須給予豐厚的爵位獎賞。
第三百八十七章封爵
雖說楊渥冊封的爵位中公侯伯這三個等級的爵位都是世襲的,不過這種世襲每傳承一代人都需要降低一個等級。
比如說袁襲和臺二人都是追封的國公,那他們的後人就只能繼承郡公的爵位;而劉金追封的是郡公的爵位,他的兒子劉仁規就只能繼承侯爵,到了他的孫子輩就只能繼承伯爵了。
此外,要想繼承爵位,還必須透過一定的考核,雖說其難度不會太高,卻也不會太簡單,這樣做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防止繼承爵位之人太過紈絝無能。
除了這些需要降級傳承的爵位外,楊渥又規定一部分經過特許優待的爵位可以世襲罔替,也就是說在傳承的過程中不需要降級。
此外,還有一些雖然需要降級繼承的世襲爵位,在一代代傳承過程中,當爵位降低到侯爵或者伯爵之後就不再繼續降低,而是轉為世襲罔替的侯爵或者伯爵爵位。
這兩種爵位都是真正能永久傳承下去的,比起其他需要不斷降級的爵位來自然要顯貴得多。
當然,這種能夠永久承襲的爵位,楊渥是不會輕易冊封出去的,而且一般都只針對國公這個層級的少數人,其他的一般都無法享受到這種優待,只能在一代代的傳承中最終成為平民。
這樣一來,雖然同樣是國公,但國公之中也會分出不同的層次,較好的自然是能夠直接世襲罔替的,不用降級的;差一點的則是爵位降低到侯爵後就不再繼續下降的;再差一點的則是爵位傳承到伯爵後就不再降低;至於最差的,當然是像其他爵位那樣,一直降低,直到最後失去爵位。
比如目前的冊封的五個國公,以及追封的兩個國公之中,只有李神福一人是能夠世襲罔替,不用降級的;而劉威和陶雅、張訓三人的爵位則是傳承到侯爵之後轉為世襲;而袁襲、高勖和臺三人的爵位則是傳承到伯爵之後轉為世襲。
此外,在眾多獲得爵位的功臣之中,還有幾個特殊之人,這便是鍾延規、鍾匡時兄弟,以及錢傳這個錢之子。
鍾氏兄弟當初楊渥答應過要封他們為世襲伯爵,如今自然不好食言;而錢傳作為錢的後人,之前獲得的爵位是郡公,如今楊渥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