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系列短篇《巴掌村的故事》
距黃河入海口十公里處,黃河的南岸,有這樣一個小村子,全村共二十四戶人家,象規劃過一樣,整齊的四排,每排六戶,一條南北街一條東西街。巴掌大小,於是就叫巴掌村。
巴掌村一共五大姓:佔據村子正中間的,東西南北路交叉口一角一家,天下第一姓――趙姓;交叉口東南五戶――嶽姓;西南五戶――楊姓;西北五戶――秦姓;東北五戶――潘姓。其實,他們都是從廣饒縣北部的趙家村、楊家村、岳家村、秦家村和潘家村搬遷來的。趙姓根本沒有絲毫的“宋朝皇室”血統;楊姓和楊令公牽扯不上任何關係;嶽姓和岳飛百杆子打不著;秦姓絕連不上秦劊;潘姓和潘仁美本就是兩個省的人。可也真怪,這五姓聚在巴掌村就談起什麼忠良後奸臣裔來了。儘管各姓都奸有誠。自然而然,楊姓與潘姓老死不往來;嶽姓與秦姓相見如仇家;趙姓成了巴掌村的統治者。建村六十多年了,村長乃至後來的生產隊長,始終都是趙姓家族的人,雖然在村裡他們是門戶最小的。
小小的巴掌村也就出現了許許多多鮮為人知的故事……
巴掌村的故事之一
黎明時分,村裡傳出駭人的槍聲
時間:1980年8月28日,古歷庚申年七月十八日
黎明時分,村裡付出一聲巨響,把全村人都驚醒了。
“什麼響?這麼嚇人。”小孩子早已嚇得用被窩矇住了頭,大人們也有些顫抖。
“好像是槍響,八成是打兔子吧。”人們自圓其說。也對,巴掌村緊靠黃河,離黃河入海的地方是那樣的近,這裡是黃河從黃土高原帶來的泥沙積淤而成,到處是一人多高的紅荊蘆葦。巴掌村本來就建在一片天然的荊林葦蕩之上。當初,人們來到這裡,只能用紅荊蘆葦搭起個棚子,家與家之間用一根大粗草繩連著,這便是黃河口特有的“繩路”。
現在的巴掌村雖不再走“繩路”,但房屋卻是泥砌的牆紅荊蘆葦扇起的頂,村邊的荊林葦蕩裡,那是野兔的樂園。
“對,是打兔子的放槍。”巴掌村平靜了。
“夜裡三點,楊二桿子讓他的二兒子用土槍打死了!”天剛亮,訊息便在巴掌村傳開了。
“楊二桿子死了?活該!真是除了一個大禍害!”全村都在為這振奮,不管是哪個姓氏,“老天算長眼了!”人們拍手為快。
畢竟是出了人命,村長趙大趕緊去鄉里報告。鄉里又報到縣裡,縣公安局的人很快驅車來到巴掌村。
楊二桿子家平時是沒人去的,就是今天出了這麼大的事仍然沒有人到他家來。公安局來人了,幾個大膽的才跟在後面進了楊家的土院。
楊二桿子的二兒子楊建國和妻子早就站在院子裡等著,他們做好了挨抓的準備。
“你為什麼開槍打死你爹?”辦案人員問。
“他不是我爹,他是畜生,該死!”楊建國餘怒未消,“你們上屋裡看看就明白了。”
辦案人員進了屋,他們呆住了:地上,楊二桿子的屍體躺在地上,頭部已被土槍的沙彈打得不成樣子,可他手裡還拿著一把砍刀,刀上沾滿了血跡;一個年輕人躺在楊二桿子的旁邊,頭和身子只連了一點皮,顯然是砍刀砍的,整個屋裡,地面上全是血,腥味撲鼻,令人恐懼,啊?房樑上還員著一個姑娘,是楊二桿子的姑娘小梅,本來如花似玉的姑娘,現在面目扭曲,難看極了。
“這不是潘老歪的二小子亮亮嗎?”村長趙大認出了年輕人。
“到底怎麼回事?”辦案人員問楊建國。
經過詳細調查,連這些平時見過各種場面見多識廣的辦案人員也咬牙切齒地從嘴裡擠出一句髒話,“真他媽的該殺!”
楊二桿子是巴掌村第一大惡人。他生於1921年,現年59歲了。其實巴掌村的人都知道,新中國成立以前,楊二桿子曾是黃河入海口一帶最大的“老缺”黃老八的得力干將。“老缺”是黃河入海口一帶人們對土匪的別稱,因為這些土匪打家劫舍,殺人綁票,姦淫婦女,無惡不作,實在缺德得很,於是人們就叫他們“老缺”。
楊二桿子那時候就以宋代名將金刀令公楊繼業是他的先人自稱,其實不知道做了多少喪盡天良的事。如果他真的是楊令公的後代,那老令公的在天之靈不知道該有多麼傷心,純粹一個不孝子孫!
黃河入海口一帶的“解放以前”,比起其他地區要提前七年,1942年這裡一直就是我抗日根據地,解放戰爭的戰火併沒有燒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