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部分(3 / 4)

小說:盜墓筆記續 作者:北方網

在種地的時候,一不小心挖到古墓,最後的結果就是充公,比如兵馬俑、三星堆,等等數不勝數。

在國際上有一個慣例,喜歡用人名命名新發現的事物,比如1972年,英國一位女生物學家,發現了一種深海小型食人魚,一般來說,深海的魚類都有巨大的體積,這樣才能抗衡海水的壓力,那那位生物學家發現的魚卻十分小,只有成人巴掌大,但它用來對抗海水壓力的法寶,是一身如同鱷魚一樣堅韌的殼,因此,那種魚類被冠上了那位生物學家的名字,命名為艾琳娜深海小鱷魚。

當然,這種事情在中國就少多了,就像兵馬俑的發掘,總不能管它叫陳二狗兵馬俑,或者三星堆的天目人,總不能管它叫王麻子天目人吧?所以,以後給孩子取名字,一定要深遠一些,那些個二狗什麼的,當小名用也就算了,大名一定要響亮。

我當時一看到那位農民伯伯,頓時就跟打了雞血一樣,就衝他這神情,這裝扮,準是在地裡挖到什麼寶貝了,我趕緊把他讓進屋裡,讓王盟端茶倒水,一番伺候之下進入正題,結果他給我的不是什麼挖出土的寶貝,而是一張信紙。

確切的說,是一封密電。

然後那兄弟跟我講了這封密電的來歷,原來他祖籍是革命聖地延安,按他的話說,他祖上爺爺那一輩,在延安給中共領導人當過警衛。

後來,1947年3月,國民黨單方面撕毀停戰合約,對當時的革命根據地延安進行了狂轟濫炸,中共領導人在接受到國民黨間諜人員的密電之下,在蔣介石還沒出兵之前,就退出了延安,保全了兵力。

當時由於撤退的匆忙,難免遺漏一些東西,那兄弟的爺爺跟其餘人留下來負責疏散當地人民,是最後一批才撤離的,撤離之前,他爺爺路過傳訊室的時候,發現電報機正在運作,接著,噼裡啪啦打出了一段密電,而且是那種ss級的三重加密檔案。

他爺爺嚇壞了,這種ss級的三重加密檔案,必然是很重要的東西,只有中共領導人才知道破譯方法,想來必然是極其機密,他爺爺當即收起那份檔案,想著要快點趕上大部隊,跟領導人送去,結果還沒出王家坪,國軍的轟炸機就到了,他爺爺在那次戰役裡被炸斷了一條腿,趴在廢墟里等死時,遇到了一批逃難的難民,被一個女的救了,後來的日子裡,兩人結了婚,過在一起。

但那時候,戰爭局勢已經完全逆轉,再加上那時候的交通和通訊狀況,那封三重加密的檔案一直沒能送出去,就這麼保留下來。

這位兄弟是地地道道的農民,但他不想一輩子種地,剛好村裡承包了大片玉米地,玉米運出去總得要車吧?他瞅準了這個機會,想要來個鹹魚翻身,想湊錢買大卡車,所以把爺爺留下的這份絕密檔案揣到杭州城裡,想著能不能當古董賣。

我拿著那份檔案一看,滿篇是密密麻麻的數字加意味不明的混亂字元,這誰能看的懂?即便看的懂,現代的保密措施早已經經過改進,這種幾十年前的密件,估計除了國案局的幾位頭頭,一般的解碼專家都不一定能破譯出來,即便破譯出來,這裡面的東西誰敢買?

於是我說道:“抗戰年代的ss級檔案,那是個國家領導人看的,裡面所記載的內容,必然也是絕密,這型別的文案,至今都還封存在國案局裡,你手裡這東西,誰倒賣都是掉腦袋的事情,這生意我接不了,你也別打它主意,我真心提醒你,這東西是真的會要命的。”

那位農民兄弟聽了,失望的不得了,我心裡也急啊,我本就是個好奇心極重的人,但這種跟政治扯上關係的東西,不是我這種普通人能參與的,這封絕密檔案70年前沒能發揮它的作用,那麼就讓它一直沉睡著吧。

我想起這段往事,再一看小花手中的東西,心中登時咯噔一下,心想,自己怎麼盡碰上這檔子事,趕明兒是不是該關了西冷印社,去研究密碼破譯?

沒等我多想,小花將手中的東西攤開,我發現那不是電文,而是手寫的密碼檔案,而且是羊皮卷寫的。像這種密碼設定,並不是想有就能有的,需要調動很多人的智慧,相當於重新發明了一種文字,能做出這樣密碼工程的,一般只有國家政府和某些大型組織,剩下的一些小組織的密碼,大多很容易破譯,而我們面前擺的這一份,明顯屬於前者,這是一份軍事密碼。

一支德國軍隊,深入中國西部崑崙支脈,身懷一份國家絕密檔案,他們是為什麼而來?

眼前的一切,完全不是我一個古玩店老闆和一個半路出家的土夫子所能揣測的。

眼前的德國人,再加上秀秀的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