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研究可以看做兩部分:一是全身包裹的封閉型,一是對身體主要關節進行重點改造的分離型。前者是以士兵為基礎,對全身上下進行封閉包裹。後者則看重肩膀、手肘、膝蓋等部位及肌肉爆發力,不設定外部裝甲,單純只是提高機械輔助力量,使操作者能夠使用威力更強、更重、體積更大的武器為著眼點。
封閉性機甲的好處顯而易見:士兵抵抗攻擊的能力更強,防禦力超過人類歷史上任何款式的防護服。但它的缺點同樣明顯:士兵只能操作基礎戰用武器,粗苯的裝甲導致關節轉換不靈活,對周圍環境察覺能力成倍減弱。以偵察小隊為例,平時一個人就能負責的工作,至少需要兩個人才能完成。
分離式機甲的優點同樣明顯:在強化後的機械力量幫助下,士兵能夠獨自操作105毫米肩扛式加農炮,甚至能夠在跑動過程中直接使用大型光能狙擊炮。然而這種強橫力量對無法對防禦產生效果。沒有裝甲保護計程車兵,用一顆9毫米子彈就能殺死。而封閉型機甲卻可以避免這種傷害。尤其是厚重的胸部護甲,就連300毫米口徑的巨型炮彈也無法炸開。
蘇浩覺得,王啟年的研究走進了某種誤區。毫無疑問,兩種機甲的綜合效果才是正確研究道路。但這種事情說說容易,做起來卻困難重重。無奈之下,蘇浩只能把帝**隊分編為“進攻師團”和“步兵裝甲師團”。
第一艘宇宙巡洋艦於九年前升空。它是地球技術的複製品,戰鬥效能卻遠遠超過“岳飛”號。這完全是因為環境所導致。紅龍星球的合金強度遠非地球金屬可比,蘇浩能夠在地球上一拳砸爛重型坦克,在這裡卻最多隻能掰彎坦克炮管。
地球方面再也沒有訊息傳來,中央山脈周邊也沒有發現新的傳送者。誰也不知道“探索一號”飛船究竟什麼時候才能抵達。蘇浩唯一能做的,就是默默等待。
他又去莫離扎卡要塞幾次。
每一次過去,體內的黑色顆粒就會不斷髮出警告。沒有更多的意義,只是貫穿腦海,直接抵達中樞神經核心的危險!危險!危險!
危險究竟是什麼?
蘇浩一直在問,黑色顆粒卻從不回答,只是反覆警告他,絕對不要靠近那座白色金字塔。
長時間等待是極其無聊的,蘇浩也是無意之間產生了晶石研究的念頭。這完全是出於對黑色顆粒警告的副作用。當腦子裡充滿了危險訊號,蘇浩下意識的想要尋找某種武器作為倚仗。很自然,萌發了以晶石作為子彈原材料的想法。
皇帝的命令得到技術部門的堅決執行。最初,彈藥研究方向是以填充物質為主導。晶石本身就是能量凝固體,研究人員嘗試著把研磨後的晶石顆粒加入彈頭,驚訝的發現,爆炸殺傷力足足增加了好幾倍。而威力增加的幅度,完全是以晶石顆粒多少為基準。
初步研究成功極大的刺激了研究熱情。接下來的幾個月,帝國科學院連續開發出晶石彈頭的不同型別。有半金屬半晶石的強效殺傷彈,也有全晶石的特殊爆裂彈。不同彈頭命中目標產生的作用也不一樣,一般來說,帶有金屬衝擊埠的彈頭貫穿效果極佳,對目標內部傷害力極大。而全晶石彈頭主要用於群體目標。它更像是一顆槍射手雷,或者榴彈,威力卻不言而喻。
由於晶石在加工過程中具有不穩定性,隨時可能導致能量爆炸,因此產量極低。加工流程也只能採用手工作業。
蘇浩得到的第一批晶石子彈共有二十枚,全部都是適合手槍發射的12毫米口徑。它們被裝在一個黑色的漂亮匣子裡,如同最珍貴藝術品被擺出來,在燈光下閃閃發亮。
拿起一顆半金屬穿透彈頭,對著光線仔細端詳著。蘇浩忽然有種非常奇妙的感覺:這顆子彈竟然使他腦海裡的危險訊號降低了一部分。
蘇浩心中一動。他拿起另外一顆全晶石結構的爆裂彈,危險減弱的感覺越發清晰了。惴惴不安的侷促感甚至完全感受不到,寧定和平靜代替了危機,就連體內的黑色顆粒也不再如自己抵達莫離扎卡要塞時那樣劇烈湧動。
“為什麼?”
這話詢問的物件是黑色顆粒,它直接引導著蘇浩大腦思維對危險產生的負面效果。危機感受在看到晶石彈頭的一剎那有所緩解,真正原因只有它才能解釋。
“這種子彈威力極其強大,它能讓你變得更加安全。”
黑色顆粒的解釋幾乎等於沒說。蘇浩自己就知道這個答案。這就跟某人外出,帶上一把刀子防身是同樣的道理,赤手空拳肯定沒有拿著武器那麼安全。
蘇浩慢慢皺起眉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