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部分(2 / 4)

小說:行為心理學 作者:千頃寒

生命衝動,是人的最為原始的本能衝動,它的目的,就是尋求快樂,它,總是指向一定的慾望的滿足。

但是,在現實生活中,這種慾望常常受各方面的壓抑而得不到實現,便退行到心理結構的潛意識底層,因而,產生焦慮、痛苦。

這種受到抑制的生命衝動,是不會自行消失的。

於是,心理的個體便採取各種補救的方法,以解脫痛苦、尋求快樂,從而,產生焦慮的轉移。

當這種轉移為外界現實生活所不容許,具有多種不道德的、易於動情的、令人生厭的因素時,這,就是受到抑制的生命衝動的墮落。

受到抑制的生命衝動的精力被墮落了,就是說,它舍卻了焦慮最初的、不能獲得直接滿足的目標,而轉向它種不足稱道的、較為低階的目標。

其作用是,透過引導受到抑制的生命衝動走另外一條路,避免生命衝動的潛力遭受過度抑制,求得個體自身意象格局居中守正,使本能慾望有所歸宿,獲得適當滿足。

由於在墮落行為中,複雜理性總是在理性典範帶領下,為求得個體自身意象格局居中守正而採用一種帶有強迫特點的專制命令形式,迫使心理的個體去幹那些個體過去通常不容許自己去幹的事情,潛意識的願望及其衍生物只能透過加在一個性質上有區別的、較為低階的生命衝動上得到嚴重歪曲的表現,因而,墮落在某種程度上,已經替代和破壞了意識的作用和功能,實屬心理的個體心理發展的一種適應異常的機制。

由此可見,雖然墮落確實有利於心理的個體緩解焦慮,避免個體因心理緊張過度而呈現病理的焦躁反應,但它同時也帶來了心理症的傾向:如果心理的個體求得生命衝動直接滿足的努力遭受阻遏,只能透過墮落的方式耗散被圍困在受到抑制的生命衝動之中的心理能量,而個體始終不能克服,那麼,這種墮落就可能“固著”,成為心理的個體的某種成癮性的需要,從而,隱伏著以後發生某種精神病症的危險因素。

象強迫症患者,一再身不由己地重複出現某種怪異行為,明明已把煤氣爐或者房門關好了,自己卻還不放心,要多次檢查;用洗衣粉洗過手後,總擔心自己手上還有洗衣粉,無緣無故要頻繁洗手;老是喜歡用手摘捏衣服上的線頭,沒完沒了,自己卻渾不在意;反覆產生觀看烈火燃燒的強烈願望,因而,屢次放火,無法自控;象躁鬱症患者,儘管做任何事情都無精打采,但卻被不得不做的義務感所迫使,因而,表現得異常焦躁;象戰爭神經症患者,儘管在前線負傷到後方野戰醫院接受治療已經治癒,卻由於返回前線的日期逼進而導致行走困難,即是因受到抑制的生命衝動得不到正常表現,由於墮落而引起的心理機能的嚴重擾亂。

必須指出的是,如果心理的個體經常使用酒或其它誘導興奮的藥物來引發墮落的發生,還可能產生某種副作用。

例如,酒,雖“能亂性”,“增加性慾望”,但卻常常“令人慾振乏力”,“減損性演出的能力”;

又如,迷幻藥(被人稱為愛情靈藥),儘管可加強人的觸控感覺,讓人產生一種想要接觸別人身體的迫切願望,但也容易使人乾渴無比,讓人狂躁難眠,通夜叫嚷;

再如,海洛因,在給人以飄飄欲仙的“天堂的快感”的同時,卻又讓人難以擺脫依賴,致人身體嚴重衰敗;

恰似眾所周知的,毒品,對人的誘惑,實際上,只有一條,那就是,“可以使人產生飄飄欲仙的感覺,能消除煩惱”。

——這話,其實是毒販子的宣傳用語。

但,他故意不接著說下去,那就是,“這種感覺,是虛幻的,也是極為短暫的,但卻能帶給人的心理上和生理上對它的強烈依賴,造成精神上的崩潰和人格上的毀損,進而,喪失人倫,導致犯罪,導致個人和家庭的毀滅,導致社會的沉淪。”

更有甚者,曾幾何時,毒品,還與令人談之色變的“愛滋病”連在一起:凡吸毒者,早期都有性慾亢進的表現,目前在一些地方,80%的吸毒者都是青少年,屬性機能旺盛時期,因此,多數吸毒者都有淫亂行為,強烈頻繁而混亂的性行為無疑加速了愛滋病的性傳播,隨著吸毒次數增多,毒癮逐漸加大,常常要使用靜脈注射才能過癮,此期雖然性功能低下,不淫亂,但變態的人格促使他們常常聚在一起,一旦毒癮發作,他們往往忙不迭地用井水、河水,甚至陰溝裡的水來稀釋毒品,幾個人甚至十幾個人共用一具未經消毒的注射器,有時沒有注射器,便用一個針頭,接上一段皮管或塑膠管用嘴吹,這樣一來,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