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了,你還能夠告訴我這裡是哪位高人的作品麼?”我想把話題轉移。
林安一笑,我想她一定是覺察到了我的目的。但是,她果然如同我剛才心中所想的那樣具有深明大義。“這是我叔叔的一位朋友,他在建國初期就移民國外去了。據說他是梁思成的同學。至於名字,我,也與你一樣,不知道。真是不好意思,又一次讓你失望了。”她一幅抱歉的樣子。在我看來這要比她告訴我那位什麼梁思成的同學名字要好上千萬倍。
所以我說是我唐突了。可是我就是到了現在也沒有發現自己到底唐突在哪了?你能夠告訴我嗎?看書的人們。
說話間,我們出了那一條可以讓我浮想連天的曲徑。出現在我面前的是一扇巨大的屏風,在屏風前面是用精巧的石子鋪就。而屏風我已經很久沒有見到了。它作為中國傳統建築中最為引人注目的東西,所代表的是中國文人的那一份深入骨子裡的老莊思想。
在我的記憶之中,在我老家的左鄰家中就有這麼一個東西,不過與這個所不同的是它的規模與眼前這個不能比。如果我沒有記錯的話,在那個較小的屏風上面所繪的就是一幅極為傳統的松鶴圖。像徵著福壽雙全。當時我的一大愛好就是到他家去玩。那是一個退休的老幹部。他原來是在我們鎮的機關工作的。是一個很有修養的人,他家中還種有各種花木,在那其中最為令我喜愛的就是他那幾竿修長的竹子,由於太過喜愛了,就向他討了兩株拿回家去種,但是由於母親說它會招蚊子就給拔了,這就成了我在少年時代最為痛苦的一件事情之一。但是竹子沒有種成也促成了一件好事情,那就是那位老人看我是個與眾不同的孩子,不像其它的孩子一樣整天的瘋玩,就常讓我到他家裡去。這也是我在高中之後沒有去上大學而是去四處亂跑的一個原因。
在此後的幾年裡只要我一有時間就會跑到他家裡去,在那裡,是我的審美萌芽期。也就是說我在那裡經由那位老人指點,知道了什麼是美感,這在我以後一直到現在都是我生活的目的,我在活著的每一秒鐘都在尋找生活中美的所在。泰戈爾不是也說了麼,生活中缺少的不是美,而是發現美的眼睛。而我認為這雙美的眼睛就是我們大多數人沒有審美的能力。也就是說給了你一本好書,可惜你讀不懂。這讓我想起文懷沙老人說過的話,他在一篇文章中說過,一個人不管他活到了多大年紀,只要在大街上遇到了一位風姿卓越的女郎,他都會停下來腳步來欣賞。不然就是浪費上天給與的機會。這也可以算是一樁悲事。我想他老人家在生活中也一定是與他所說的一樣。有時我就想他可真是一個可愛的老頭。
我停下腳步站在我面前的這一扇屏風前,初看之下,令我想起了一件產自安徽的特別藝術品。那就是“鐵藝”,但仔細來從它上面的繪製方式可以看出這不太可能是一件從畫坊中出來的作品。遠山,繚繞於其間的雲氣,中國文人們最為喜愛的抽象林木雜置於上面,再加上巨大的幅面給人以強烈的視覺震憾力。也是另一種美。說實話,我給它吸引住了。在它的落款處題字為“諺語”。至於這說的是哪一條或者是哪一位就太清楚了。直到幾年後我與林安一同回到亳州省親時才知道是我們那裡的一位民間藝術家。由此看來,我國的民間還是有著很多的高人的。但是由於當時他已經駕鶴西去,也就沒有能夠見到。到今天我想來還在為之感到遺憾。見我被這屏風吸引,林安告訴我說這是一位友人贈送的。
第十章
繞過屏風後是客廳。它是一處單層建築,就像故宮中的三大殿。在門的兩旁是一幅對聯“地拓三弓喜几淨窗明柳眼花須齊掩映;塘開一鑑看鳶飛魚躍山光雲影共徘徊。邊扁額上書“靜逸廳”。室內的設定延續了外面的風格。完全的中式古典設定。其中多數傢俱都像是明清時期的,牆上懸掛著各代名人的字畫,小巧的茶几上放置的是宋代定窯印花纏枝牡丹蓮花盤,兩盆文竹置在案頭,古色古香。這是給我的感覺。我不禁為林九智的人格魄力所吸引。就在心中想像他到底是一位什麼樣子的人。是不是與我以前的那一位啟蒙老師一樣也是一個同樣的人。
就在我胡思亂想之時,一位四十來歲的婦人進來了。她為我端上來一盞由青花瓷盛放的茶水。她給我的第一感覺就是這位女人肯定是從古代穿越而來的,當然這是我的想法,都怪這些天一直在看網路小說才會有這種感覺。
其實我要說的是她的那一種特殊的氣質。因為從她身上所散發出的氣質是那樣的恬靜。而且她自從進來就一直在打量我,似是對於我的到來很是高興。林安讓我坐下後就對那婦人說:“這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