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知其不可為而為之的頑固性格,也不會輕易屈服於他人意志。他在長島郊區的大頸鎮長大,鄰居多是富人、猶太人,政治上主張自由主義。而路易斯是義大利人,家庭也很保守。當他1967年來到哥倫比亞大學時,嚮往“民主社會”的學生們正試圖關閉大學,而他則宣稱自己支援尼克松。那一年警方和校園革命者發生了爭鬥,警察打了學生,連同旁觀者。路易斯·羅塞託看著哥倫比亞大學的危機一步步發展,自己則完全投入政治學研究,他沿著保守主義的血脈一直向外延伸,最終到達最纖細的毛細血管。在那裡,右翼的流放者——自由主義,和左翼的流放者——無政府主義者,兩者混和到一起。有很短一段時間,他是哥倫比亞青年共和黨的主席,但很不受歡迎,因為他是一個頭發蓬鬆的反戰搗蛋鬼,和這個黨的主流完全脫節。最終他以志願者的身份,去投奔一個無政府主義者的雜誌——《廢除主義者》(Abolitionist),這個雜誌要廢除的是政府。路易斯站在齊腰高的桌子上,在活版機器的背面弄上熱騰騰的漿糊。他知道,排字印刷技術的進步,除了給排版工人帶來舒適和方便,還有其他意義。他知道,廉價的印刷術是反抗的工具,但這個反抗並非他的同伴想到的那種反抗。《紐約時報》將路易斯視為新型激進分子的代表,把他做成封面人物。在這篇報道文章裡,路易斯反覆重申自由意志論者的口號:“不要問你的國家能為你做什麼,問問你的國家正在對你做什麼。”
從左的幻想中醒悟,這已是陳詞濫調,不過在這10年的轉折期,路易斯受到一個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