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檢視一番。大清雖然富饒,但是這糧食也不是說給就給的,更不允許你一個小小的屬國將大清當傻子看。
至於讓誰去,這個問題牽扯的就比較多了。兩邊人馬都不想去,但是又都不願意對方的人去,左右一想,居然很有默契的都想到了目前還算是中間的四皇子胤禛。
其實胤礽也是想讓胤禛去的,雖然胤禛現在隱隱約約有投靠他的意思,但胤禛這人太不好捉摸,平時臉上根本看不出什麼端倪,對待每個人都好像是一個態度。所以太子就有些拿不準,一般情況下,他拿不準了,就會將人留在自己身邊繼續觀察。
但是這次情況不一樣,去朝鮮一趟,最快了,也需要兩個月的時間,最慢了,也得四個月的時間。而胤禛不在,他才能更好的將那個功勞全部的佔據下來,省得半路中間出現什麼么蛾子。
他倒不是不相信胤禛,胤禛雖然不是他的人,但他也知道胤禛說話一向是有一說一有二說二,說出來的話是絕對算數的。既然胤禛說這事情他絕對不會插手,那他就肯定不會插手。
可是他不放心老大這傢伙,胤禛對兄弟們都是很好的,若是老大不要臉的威脅胤禛了,或者是求胤禛了,那事情可就說不好會不會出現什麼轉機了。
太子屬意胤禛,大阿哥那邊也屬意胤禛,康熙就開始認真的考慮讓胤禛去的可能了。說實話,他是覺得有些委屈胤禛的,一個皇子,現在還是除了太子之外最高貴的皇子,居然去一個屬國調查情況,太對不起殺雞的牛刀了。
可是不讓胤禛去,又沒有別的合適的人選。若是朝鮮真有了二心,那鐵定是需要有人鎮壓一番的,一個屬國雖然不值得一個皇子去調查,但是鎮壓一個屬國,還是需要一個皇子出面的。
這樣想來想去,沒等他想明白,那邊胤禛就寫了摺子過來,要自請欽差一職,順便提出了一個建議——派幾個漢人大儒跟他一起去朝鮮,帶上各種史書典籍之類的東西,到朝鮮去教化朝鮮人。
若是朝鮮有二心,大清能對朝鮮做什麼?開戰?不說國庫空虛,只說康熙的面子,以大欺小,到時候他都會繃不住,鬧到最後,肯定只是發個聖旨去斥責朝鮮一頓。
以往多少次的年號問題,都是這樣解決的,雖然朝鮮人後來聰明瞭,寫國書的時候從來都是小心小心再小心,絕對不會寫成萬曆年。但朝鮮民間,還是普遍流行這種寫法的。
所以,要徹底收服朝鮮,就不能這麼放任下去了,聖旨不管用,打仗沒必要,那咱們就派人過去給他們上課吧,專門教導他們忠君愛國的重要性,順帶還能解決康熙最頭疼的頑固漢人大儒的事情。
讓他們留在大清,天天也都是吃飽了撐的說滿人是蠻夷各種規矩不合格什麼的,讓康熙殺不得又不想留,既然你們這麼的能說,那就到國外去說吧,什麼時候能將朝鮮人說的徹底以大清為尊了再回來。
康熙摸著自己的小鬍子,很是為胤禛的這個歪點子樂呵,沒想到自家的四小子平日裡看起來倒是嚴肅死板的不行,大夏天穿個衣服也得扣到脖子下面,上朝的時候衣服上連個褶子都不能有,私底下卻能想出這樣的主意為他這個親爹分憂,不錯不錯,是個聰明的。
於是,康熙很快就下旨,將欽差的差事給了胤禛,順便給了個名單,讓胤禛都帶去朝鮮,那些人的責任就是每天去給朝鮮的國王官員包括有身份有地位有錢財的人講課,講課的中心思想就是忠君愛國。
☆、戳穿
胤禛從來都是個記仇的;接到聖旨以後;十分嚴肅的去找李巧慧:“汗阿瑪派人去朝鮮講書;由我將人送過去,我想著;李大人也是熟讀詩書的;之前也是中舉後當官的。//看李家的幾個男丁就知道了;李家必定是詩書傳家,所以必定是能擔當這個差事的。”
李巧慧抬頭看著胤禛;嘴巴張大,一臉驚愕;等消化完胤禛的話,臉色就變白了;去朝鮮,那可不就是發配嗎?要真將自己的家人都弄過去了,日後能不能回來,可就只是上面一句話的事情了。
欣賞夠了李巧慧的神色,胤禛心裡十分滿意,這才繼續說道:“但是我忽然想起來,李大人現在還在家裡守孝,那就不能去了,可是李大人不能去,還有李中淮等人啊。”
笑眯眯的看著李巧慧的神色從蒼白到放鬆,再從放鬆到緊張,胤禛說話的速度更慢了:“李家都是忠臣,朝廷正是用人之際,若是他們知道自己能幫朝廷解決這麼一個大難題,想來都是不會推辭的。”
李巧慧很想咆哮,他們那是不能拒絕,而不是不會拒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