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奇心理,想見一下肖明軒,看看什麼人能吸引穿越的袁桐。
第134章 厲兵秣馬(三)
本來凌芸是想見見肖明軒的,但她和李海棠談論之後,卻沒有時間了。一天時間裡接連聽兵工廠的人進行彙報,開會研究生產問題。
這些日本人根本沒想到,他們得到的訊息是雪原軍殺人不眨眼,只要是日本無論男女老少連兒童都不放過。
當他們知道雪原軍佔領瀋陽的時候,惶惶不可終日。但雪原軍宣佈只要他們認真工作,對他們不會追究,待遇還是一樣。
這個反差太大了,一時都難以相信。這些日本人都是普通的技術管理人員,根本不是軍人,面對刺刀和生命他們會選擇活著。
凌芸是瞭解日本人工作習慣的,日本人的工作態度和拼命精神是世界公認的,這一點也不能不說是日本人身上一個好的品質。凌芸沒有那麼憤青,並沒殺光所有日本人的心思。雖然有時也想那麼幹,但她也明白那不現實,為我所用才是王道。
中國此時百姓的文化基礎和科技領域的人才確實不如日本人,所以採取了懷柔政策。這些本來認為必死的日本人,有了活命的機會,幾乎沒什麼抵抗心理就成為雪原軍管理下的工人和技師。
凌芸下令成立的武器研究所就設在這裡,首席工程師田中豐一郎是一個六十來歲的人,他是很有綜合才能的人,也是日偽時期兵工廠的第一技術負責人。
日本並不想在中國研究什麼,他們採取的是把資源運回日本生產,再把武器運回中國,所以他在這裡並沒有什麼開發研究專案,經費也不足,田中豐一郎也沒什麼作為。但他絕對想不到,雪原軍會重視他。有些恭敬的說道:“凌司令,你真的信任我?”
凌芸點點頭:“我想科技是沒有國界的,以你的年齡應該知道日本給中國帶來什麼,你們應該為你們的民族贖罪。”
田中豐一郎連連鞠躬。贖不贖罪他不管,但不聽話就沒命他知道。對科技人員來說,凌芸提出的專案,他也十分感興趣。日本九五式飛機就是木質外殼,但很落後。因為木材的強度很低,大部分還是金屬鋼鐵,這就讓飛機的重量增加速度也起不來。
而凌芸提出的是用特殊的木材製作飛機,採用全木質飛機外殼和部分骨架,可以極大減輕重量,提高飛機的速度。這個建議非常好,引起了好幾個科技人員的興趣,會議變成研討會。
這些參加會議的人不論是中國人,還是日本人都對凌芸的大膽設想,感到新奇。原來雪原軍的這個女司令號稱女諸葛,不但軍事水平一流,政治水平也一流,在科技領域也這麼厲害。
其實凌芸很慚愧,很多都不是她有那頭腦,而是前人研究出來的。她也只是知道一點,連皮毛都算不上。但這種飛機凌芸知道,它是二戰後期英國研究出來的,用複合木板製作的全木質飛機,還是雙發高速飛機。因為它小巧輕便速度快,被稱為蚊式飛機。因為用木質生產速度快,成本低,可彌補鋼材不足的缺點,也可以解決發動功率不足的問題。
凌芸想到這點是因為她想改變雪原軍空軍不足的問題。只有那八十多架飛機,缺少相應的配件,只是訓練已經有二十幾架不能起飛,把零件拆下來維修其他飛機。這樣下去雪原軍很快就會失去飛機,再說大功率飛機也消耗油料大。
發動機小了,也無法用在飛機上,這才讓她想到了這種英國研製出的蚊式飛機。
在來兵工廠之前,瀋陽複合板廠的專案已然開始籌備上馬,相信這種材料還是可以成功的。簡單說就是膠合板,為了增加木材不變形和抗衝擊力,把木材變成多層膠合板,透過壓縮和複合成為型材,他不是加工成型的,而是一次壓縮成型的,硬度和鋼材差不多,但重量只有鋼材的五分之一。
只要完成設計和發動機就可以了,透過會議確定航空飛機研究小組,田中豐一郎為飛機設計師,肖明軒為發動機設計師。
凌芸離開兵工廠以後,一連一個來月,肖明軒都沒有時間見袁桐,因為他把自己的全部身心投入發動機設計和研製中。弄得袁桐懷疑是不是凌芸對肖明軒不滿意談了什麼,為什麼不見她?
凌芸看袁桐的樣子就是不告訴她,弄得袁桐自己跑兵工廠找肖明軒,兩個人怎麼談的袁桐沒說,但凌芸知道袁桐墜入了愛河。在這個時空她能找到歸宿,凌芸為她高興。她相信同樣來自後世的袁桐會把握自己,也不再關心這些,每天大量的工作等著凌芸,她還是奔波於各工廠之間。
凌芸的這個最高長官成為雪原軍的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