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先生,你來東北應該還有一個任務,就是聯絡已中斷很長時間的東北抗聯。據我們瞭解趙尚志、楊靖宇、周保忠將軍他們活動於中蘇邊境,牡丹江到齊齊哈爾一帶,也有一部分在蘇聯境內,我已派人和他們取得聯絡。”
趙祚眼睛一亮,雪原軍也在聯絡抗聯,中央方面也十分關心東北抗聯的情況。這確實是他的使命。
凌芸不像是為了說服趙祚,好像是要征服他一樣。說道:“趙先生,滿洲省委一九三六年撤銷,分為三個省委,一個特委,而吉東省委就在我們的控制區之內,也有不少人在我的雪原軍中,這一點我比你都清楚。”
這些在後世是公開的資料,網上一搜就是一大堆,凌芸有什麼不知道的。但此時說出來卻讓趙祚大吃一驚,看來凌芸沒說錯,她確實比趙祚知道的還多。既然這樣他也沒有必要隱瞞下去:“凌司令,我是中共東北地區特派員,來這是兩個任務,一個是接觸雪原軍希望聯合抗日,另一個是聯絡失去聯絡的抗聯部隊。”
凌芸笑笑,她終於讓趙祚說了實話,別說她還真擔心趙祚不承認,那她還真不好辦,這就好辦了。
第136章 精神戰役(一)
趙祚離開雪原軍司令部,他被任命為雪原軍參謀部的參謀,歸關明遠指揮領導。但他好像並沒有什麼具體工作,趙祚心裡並沒有底,他已違反了工作原則,把情況向凌芸全盤托出。不知道他這樣做是對是錯?如果正確會給東北帶來新的形勢,對於黨控制東北發展局面有重大幫助。
但如果反過來也會造成巨大損失。趙祚不得不這麼辦,因為他不知道情報怎麼洩漏的。凌芸非常瞭解他們,有很多趙祚都不知道。
作為一個不是太高階人員,可以說有很多事情他也不是全瞭解。但東北的情況他還是相當清楚的,那是因為他來之前,做過多方面瞭解。中原局對他沒有領導權,但有指導權,也為他提供了大量的情況。
讓趙祚吃驚的主要原因是凌芸對黨內,軍內情況的瞭解,有很多堪稱中共絕密。趙祚不知道這些情況如果落到國民黨手裡,會給黨帶來多大損失。就是因為這些趙祚說出了和延安的聯絡方式,因為他必須儘快彙報,以便中央作出決定,避免損失。
凌芸心裡可是很高興,她一開始並不想接觸中共。雖然她來自後世,要親近得多,也不自覺的把自己劃到中共一夥中。可是因為她瞭解黨的經歷,也知道中間走過的曲折路程,所以和袁桐一樣有一些恐懼。
那些一場接一場的政治運動,左傾擴大化,讓凌芸和袁桐都有深深的恐懼。所以凌芸不想接觸中共方面。
雖然內心深處她想維護黨的利益,如果國共發生衝突,凌芸和袁桐會毫不猶豫的站在中共一面。但這個時候她倆都不想接觸,還是獨立抗戰為好。
為此兩個人研究了不是一次,已經不知道多少次了,得出的結論就是儘量避開。但事實證明,避無可避。這是全國一盤棋,如果是幾十人,幾百人或者幾千人的軍隊,可以避開,但如今以雪原軍當前的規模是避不開這些的。
凌芸更清楚,未來抗戰結束後,中國的何去何從是一個關鍵問題。如果沒有她們兩個參與,歷史會按著原來的軌道走下去。但雪原軍的出現,歷史已偏離了它原來的軌道。
此時已然是三九年七月份,但諾門罕地區風平浪靜,日軍並沒有向蒙古進兵,和蘇聯也沒有大打出手,這個變化預示著歷史已改變。
何去何從凌芸有些迷茫,所以一直猶豫不決。為此一面整頓雪原軍,一面進行大戰略方面調整,一面思考自己該怎麼辦?
袁桐研究的結果就是老一套,什麼也不管,把精力全用在軍隊上,專心對抗日本鬼子。這些政治問題丟給凌芸,她決定跟著凌芸走。
本來希望袁桐能幫著拿個主意,但她卻這樣,讓凌芸沒辦法。不過袁桐說的也有道理,現在不用考慮那麼多,全力消滅鬼子,大不了到時候解散雪原軍,兩個人移民海外,躲開這些事事非非。用袁桐的話叫:“惹不起躲得起。”
但凌芸並不這樣想,上天給了兩個人機會,讓她們說不清為什麼,竟然穿越到這裡。那就應該為國家為民族做些什麼,並不是打敗鬼子那麼簡單。
袁桐不管,這些話又不能和別人說,只有自己決定。所以當趙祚出現的時候,凌芸第一時間要接觸他。說是凌芸告訴趙祚幹什麼,還不如說凌芸想知道延安方面怎麼想的。對蔣介石怎麼想的,凌芸根本不考慮,但延安方面怎麼想的,凌雲卻不能不考慮。
送走了趙祚讓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