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抱負,說難聽就是野心,看來誰都有。開疆擴土,建立一個國家,成為開國元勳,哪個人都想。自己呢?是不是也很高興這樣做呢?凌芸心裡顫抖一下,看來自己也不是什麼好人。
對胡啟忠他們,凌芸沒說什麼,有些話是不能說的。只是告訴他們,基本接受這個建議。為了整合東北的力量,她同意這樣安排。會選擇時間前往長春,那面的事情交給張景惠和張海鵬以及袁金鎧,還有胡啟忠和陳星負責。很快的時間,這一訊息就洩漏出去,整個雪原軍上下都感到高興,他們小姐司令入主東北。
張景惠和張海鵬可是忙的團團轉,他們沒想到,不但不會被當漢奸槍斃,還有這樣的機會。那個盡心盡力就別提了,把熙洽的親王府倒出來,成為凌芸的官邸。
熙洽當時不在皇宮,沒有挨炸,讓他感到慶幸。本來想進宮的,可傳出來的訊息讓他帶領家眷和不多的錢財逃出長春。具體逃亡什麼地方,沒人知道,估計是跑到日本去了。雪原軍行動快,陳星控制皇上和大臣,讓很多不明就裡的人都來不及跑。
就連在醫院的溥傑和妻子嵯峨浩都被抓住,還有大批官員在轟炸中喪命。好在楚玉的領導班子迅速接受,溥儀成為蓋章簽字發聖旨的機器。
他已經絕望了,日本人根本幫不了他,溥儀成為被拋棄的人,他只能按著雪原軍要求的來。
原來是吉岡安直傳達命令,然後按著日本人的意思釋出命令。現在換人了,陳星代替了吉岡安直這個角色。
袁桐成為關東軍司令的角色,溥儀沒有改變,原來他是傀儡,現在還是傀儡。日本人是用他的名義達到合法佔領東北,雪原軍是挾天子以令諸侯。三九年十月三十日,兩個月之後,凌芸才到達長春。
當時的迎接張景惠可是費了一番心思,既隆重又熱烈。長春城裡萬人空巷,主大街上彩旗飄揚,軍樂陣陣。溥儀帶著皇后和妃子,以及文武大臣在城門迎接。
隨後就是一陣的大肆封賞,溥儀這個橡皮圖章蓋的可是玉璽。長春各界,包括全國的人,都心裡明白,這不過是一個過程,凌芸成為武則天第二已經是事實,誰也擋不住她登上皇帝的寶座。
日本方面沒有什麼動靜,他們無話可說。當時是日本向全世界承認的,滿洲國是獨立的國家,不是日本扶植的傀儡政權。
如今人家只是任命一個大臣而已,日本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當然無話可說。不但向日本宣戰,同時照會日本駐滿洲大使,讓他通知日本儘快從滿洲撤軍,否則將發動進攻。
天皇接到這樣的照會沒氣死,可誰都明白,這不是溥儀的話,應該是凌芸的話。她已經正式上任,就任滿洲國總理軍機大臣,管理所有軍政事宜。下面所有的軍事民政都有軍機處處理。
凌芸沒有時間休息,太多的政務等著處理。日軍已經集中十一個師團兵力二十五萬,對雪原軍控制區進行南北包圍。
凌芸彷彿沒看見一樣,把軍事問題交給袁桐,她開始一系列的改革,以期儘快讓一切歸入正規。總理府的燈幾乎徹夜不滅。
臘梅急得直轉圈,小姐吐血越來越嚴重,臉色更加蒼白,人也在消瘦。可凌芸沒辦法,她在和日本爭時間,和世界局勢賽跑。
第151章 更大的戰略(一)
三九年的冬天,在詭異的氣氛中悄然過去,東北的局勢瞬息萬變。凌芸已然放開,用中國國統區報紙電臺的話說,就是凌芸在開歷史倒車。
全世界都在進行民主革命,中國這個推翻封建帝制不過二三十年的國家,東北出現新興的封建帝制國家。滿洲國也是帝制,但那是一個由外國人扶植的傀儡政權。日本人吞併中國東北的野心路人皆知,所以滿洲國是共和制還是帝制,沒人關心。
可凌芸卻不同,首先她是漢人,建立這個政權開始就首先向日本宣戰,堅決不接受任何國家的勢力介入,完全是一個獨立行政體制。
大量愛國人士紛紛表示,不承認這個政權。但這些干涉都無濟於事,東北在日本人的包圍之下。對於被二三十萬軍隊包圍的東北滿洲國,他能不能生存下去還不知道呢,所以各方面反應冷淡。
就在各方面都沒有做出什麼表示的時候,凌芸在各界人士聯名勸進,溥儀三次親自相請的情況下,正式即位,成為滿洲國第二任皇帝。
讓大跌眼鏡的是凌芸繼位後,第一個就是改國號為漢華,開元雪原。
這是一個全新的封建帝制國家,弄得全世界為之側目,最關心東北局勢的當然是重慶國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