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商不富,無農不穩。這是千古不變的道理。
楊侑無論從形式上,還是從大興城長遠穩定考慮都要做出重農的姿態,視察農田都是在他的必定的行程之中。
“只要等到秋收,相信大興城的糧價一定會降下來!”大司農呼延凱語氣中帶著點欣喜。
楊侑點點頭,忽然一怔,猛然回頭盯著大司農呼延凱。
“大興城糧價上漲?”楊侑聲音微微揚起。
“呃!”大司農呼延凱頓了頓,不明白代王殿下為了會關注這個問題,。
“啟稟代王殿下,在這個時節糧價上漲實屬正常,每年這個時候。糧價都會上漲的。”大司農呼延凱解釋道。
每年在六七月份。全國各地的糧價都會上漲,這是幾百年以來的習俗了。
楊侑恍然,腦海中浮現一個詞來,脫口而出:“青黃不接。”
“青黃不接!”大司農呼延凱低語一聲。隨即沉默。
這個情況的確是青黃不接。他沒有想到久在深宮的代王殿下竟然能夠看得如此的深遠。
楊侑看著眼前的長勢喜人的農田。原本喜悅的心情蕩然一空,原來在這一片欣欣向榮的背後,竟然如此的冷酷。
關中地區地處西北。天氣偏冷,降水較少,一直傳習幾千年的春種秋收傳統,農作物一年一季。
每年三月份,農民伯伯開始播種,所有的農田一片生機勃勃,青色的農作物連綿不絕,夏季降水較多,農作物欣欣向榮,**月份農作物成熟時,開始泛黃,就到了收穫的季節。
如此年復一年,恆久不變。
然而在一年中,有一個時節對農民來說是一年中最為難熬的時節,那就是六七月份。
每年的六七月份,農民去年的糧食已經差不多吃完,而新糧還有一兩個月不能收穫。
這個時節,無數農民忍飢挨餓,變賣家產,或者向地主借貸糧食,更甚者賣兒賣女,或者背井離鄉沿路乞討,成為流民。
同時這個時節也是農民起義最為頻繁的時節,無數饑民形成流民,只要有人振臂高呼,那些飢餓交加的流民哪管什麼家國天下,只要有口飯吃,什麼都願意幹。
去年七月,楊侑從洛陽回來,在潼關遇到的那些流民就是因為青黃不接而出來逃荒的,從而引發了,大興城百萬流民的狂潮。
如今一年又過去了,似乎這樣的一個輪迴又將開始了。
“糧價漲了多少!”楊侑轉身逼視呼延凱。
呼延凱沉默了一下,說道:“目前大興城糧食價格已經漲了三成了。”
“三成。”楊侑沉吟。
這可不是一個小數目了,當時洛陽城被瓦崗圍困,楊侑運送到大興城的糧食價格也不過增加了一倍左右。
“我知道了!”楊侑意味深長的看了大司農一眼,淡淡的說道。
“是!”
呼延凱微微一顫,低頭道。
他知道楊侑既然說知道了,那就代表代王殿下已經放在了心上。
“回東宮!”楊侑淡淡道,他失去了視察的興趣,直接的返回大興城。
“是!”呼延凱楊侑應道。
深夜,東宮。
楊侑看著手中的情報,臉色沉重。
“目前抬高糧價的,多為大興地主,以三原慶家、武功徐家、鄭縣吳家為首,同時也有一些其他外郡的地主參與其中。”王喜稟報道。
“慶家、徐家、吳家。”楊侑低語,眼中閃過一絲狠戾,這些人真的是膽大妄為,關中地區人多地少,本身就是糧價稍貴,如今更是湧入大量的逃難流民,糧食更加緊張。
這些大地主擁有大量的土地,擁有海量的糧食。
這些人深受國恩,不但不思進取,反而惡意抬高糧價。
“如今大興城湧入百萬流民,糧食本來就不夠用,要不是陸家為首的糧商,壓制價格,大興城的糧價早已經漲上去了。”
“據說陸家已經受到這些世家多次威脅了,要不是陸家擁有代王金令,陸家早已經頂不住了。” 王喜稟報道。
楊侑臉色稍緩,大興城到底還有忠心為國的一些人。
“以後對陸家多多關注一些!”楊侑吩咐道。
王喜稍微一怔,他知道對陸家稍微關照可是代表著多大的利益。
楊侑就是這個性子,誰要對他好,他會加倍的回報與他。
“那要不要對這些世家警告一下,如果任由糧價上漲,可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