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螢幕上充滿雪花,分不清哪個是才是真正的目標。見此情況,雷達兵猶如條件反射一般,熟練地按下紅色自動抗干擾按鈕,只見螢幕上閃了幾下,一個清晰的綠點顯現出來。
“發現A50,距我XXX海里,高度一萬六千。”雷達兵雙目緊盯反射回波的特徵。
查爾斯一連串命令脫口而出:“立即向藍光小組報告,有超過五架的SU27正向他們接近!向SU27編隊施放干擾!模擬F16戰鬥機大隊,60架,目標SU27,發給A50。”
“藍光、藍光,電眼呼叫,電眼呼叫……”
“嘀……嘀……嘀……”
“噼哩啪啦……”
警報聲、呼叫聲、敲鍵聲,匯聚成戰鬥的氣息!
時間不長,制電磁戰位報告:“模擬F16大隊製作完畢,十秒後將被目標(A50)發現。”
“好,估計這下要把他們嚇個半死嘍。想當年,沙漠風暴行動,讓伊拉克的所有俄式雷達失效。沒想過了十年,中國比伊拉克更蠢,還不長記性,還敢用俄式裝備和我們鬥。”助手在得意輕蔑地笑。
查爾斯臉上緊繃的肌肉也有了一絲舒緩:“老虎不發威,把我當病貓。60架,夠他們數一陣了。和M軍玩電子戰,用句中國話來說:關公門前耍大刀。不知深淺啊!”
“就是,伊拉克打了八年的兩伊戰爭,作戰經驗豐富,而且俄式裝備都用精了。但到海灣戰爭,還不是在我們電子戰攻式下變成了瞎子、聾子,最後讓我們任意宰割。解放軍二十年沒打過仗,剛買的A50就敢用?恐怕連A50有多少個按鈕都還沒數清呢!”助手隨聲附和。
提起海灣戰爭,這不由得使查爾斯回憶起那難忘地一幕一幕:科威特失陷後,以M軍為首的多國部隊順利完成“沙漠盾牌”行動後,隨即展開了“沙漠風暴”行動,對伊軍有生力量進行毀滅性打擊。當時,查爾斯擔任電子戰組組長,執行的第一個作戰任務就是“白雪行動”!全境全頻干擾伊軍雷達、通訊。
每次空襲,伊軍雷達只見雪花,不見目標,防空火力只能像放煙火般,漫無目的向天空亂射。查爾斯因此獲“海軍藍十字”勳章,晉升少校。
“沙漠軍刀”行動中,電子戰更讓伊軍各部通訊中斷,指揮失效,各自為戰,最後被M軍分割包圍,逐個殲之。尤其在圍殲伊軍“共和國衛隊”兩大主力坦克師戰鬥中,電子戰是整個戰鬥的“手筋”。當時,兩大主力部隊想和兵一處,但又不知道對方的位置。實際上,他們只相隔五公里。但就是死活聯絡不上,最後硬是讓M軍圍殲。查爾斯也因此再次得到嘉獎,並晉升中校。
海灣戰爭,算得上查爾斯最光輝時刻,甚至多年後的今天,仍引以為榮。但是,事過境遷,此一時、彼一時。昔日維護世界和平、挽救科威特人民的勇士,早已淪落為霸權主義的工具、入侵別國領空的強盜!
“報告,收到A50發給我們的明碼電文。”
突如其來的報告,把查爾斯從海灣戰爭的回憶中帶了回來,倍感莫名:“發給我們的?還是明碼?好啊!傳到大螢幕上來。”
大螢幕顯示出解放軍的電文:E3機組成員你們好,我是A50的指揮官。我想問你們一個問題:M軍在亞太地區總共就部署了48架F16,分佈在關島、J國沖繩、韓國釜山。請問這麼短時間內,你們是怎麼集結的?還有,剩餘的12架F16是從那裡調來的?最近聽說,一些電視臺出了“虛擬主持人”,現在怎麼這裡又出了個“虛擬F16大隊”?我還有個問題:你們知道這是在哪裡嗎?如果不知道,我可以告訴你,聽好了:這裡是中國南海,不是伊拉克!
“什…麼…這是……”E3指揮室裡所有的人都瞠目結舌的愣住了。查爾斯也吃驚不小,他沒把解放軍的電子戰能力放在眼裡,更沒想到他們能識別出電子模擬的F16大隊,時間這麼短,而自已剛才竟像小孩子在鬥嘴。心裡十分惱火,又不便發作,臉青得像螃蟹蓋。
這是怎麼一會事呢?看來,要從十年前說起了。海灣戰爭,M軍的一系統軍事行動,確實給正尋求現代化改革的解放軍上了一課。隱形戰機、鐳射制導、巡航導彈、電子戰、資訊戰、三軍協同、聯合戰術資訊分配等一系列先進武器及戰法,讓全界都開了眼。俗話說:亡羊補牢,尤未為晚。知道差距的解放軍開展了科技大練兵,由傳統的打坦克、打飛機、打空降,防原子、防化學、防生物的“老三打三防”,改為打隱形飛機、打巡航導彈、打武裝直升機,防精確打擊、防電子干擾、防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