趕往辰龍關,會同其他土司的軍隊共同抵禦從常德殺來的張獻忠軍隊。
楊秋池焦急地說了一下黔陽縣軍情。阿杏妮感到情況嚴重,立即召集各寨族長商議,說了如果黔陽失守,將直接威脅侗寨安全,商議之下,一致同意立即緊急徵召四鄉八里的五千侗兵趕往黔陽縣增援。
嘎吉約的侗寨除了一千正規侗兵之外,所有十八歲以上六十歲以下的男子,都編為預備役,農忙時各自在家務農,農閒時集中訓練,武器都各自保管。平時為民,戰時為兵。所以,徵召令一下,只用了半天時間,五千武裝侗兵便集結完畢,旌旗招展,列隊整齊。
阿杏妮一身戎裝,騎著一匹白駒,手中一杆長槍,用侗話進行了激昂的戰前動員,楊秋池聽不懂,但見侗兵們群情激昂,振臂高呼,心中大慰。
楊秋池見這些侗兵不僅軍紀嚴明,而且裝備也不錯,配備的最新式的燧發槍就有兩百多支,火繩槍有七八百支,火器佔到將近五分之一。比例還算比較高的。另外,還有用騾馬拖著的十多門大炮。數百枚實心鐵彈和開花彈。
隊伍集合完畢,立即出發,阿杏妮親自帶隊跟隨楊秋池前往增援黔陽縣。
黔陽縣距離侗寨只有半天的路程,經過雪峰山腳下,在這裡落草為寇的二大王武麒已經得到線報說楊秋池他們要經過,在山口擺了酒宴迎接楊秋池。
楊秋池連喝三大碗之後,再次力邀武麒入夥。
武麒本來就感激楊秋池救命之恩,現在又見楊秋池已經借得侗兵,果然不同凡響,他也得知張賊軍已經攻克安慶,直逼黔陽縣。知道傾巢之下豈有完卵的道理,須得合力才能抵禦張獻忠大軍。當下帶了自己這一百多人,誓死效命,聽從楊秋池的指揮。
他們人雖然少,卻各個都是身有武功之人,且裝備的幾十支燧發槍,也是不可小覷的,而且,侗兵畢竟不是楊秋池自己的部隊,他們這一百多人投奔楊秋池,那可是楊秋池自己的軍隊,所以,楊秋池很是高興。
深夜,大軍即將到達黔陽縣的時候,前哨急匆匆回報,說黔陽縣城外正在激戰,張獻忠軍隊正在猛攻黔陽縣城!
楊秋池大驚,吩咐急行軍趕赴縣城。
即將到達縣城的時候,楊秋池讓大軍準備火把,除了火銃兵之外,每人手持三根火把,待前方一開戰,立即點燃衝出山口,大聲叫喊製造聲勢然後衝殺下來。楊秋池自己和阿杏妮、武麒帶著一千持火繩槍、燧發槍的侗兵和山賊兵,推著十多門大炮,趁著夜色悄悄翻過山口摸向縣城。
遠遠聽見城外殺聲震天,夾雜著槍炮聲。摸近後,發現果然是張獻忠軍隊,正在架著雲梯強攻縣城。大致估計至少有兩萬來人。城樓上抵抗的是明軍,可能是保護三個王爺的總兵孔希貴退守的部隊。此外還有一些城裡的民眾。
不少張賊軍已經攻上城樓,不知何故便隨即倒飛著摔了下來,慘叫聲此起彼伏,殘肢斷臂四處亂飛。
( )
第93章 援兵
楊秋池知道黔陽縣城牆低矮,又沒有護城河,城裡幾乎沒有軍隊,從城樓上防守明軍來看,似乎人數也不多,只怕破城就在頃刻,他心急如焚,卻不慌亂,低聲吩咐一千火銃兵分三列隊,待炮聲響起,分隊往前衝殺,進入射程之後再開槍,然後迅速後撤裝彈,第二列交替上前開槍,然後第三梯隊再衝上開槍,形成波次進攻。
部署好之後,楊秋池一聲令下,十多門火炮一起開火,響聲震天。由於縣城守軍都是冷兵器防守,很少火銃,更沒有火炮,因此,攻城的張獻忠軍隊都往前衝,集結在不高的城牆下用雲梯強攻。見到敵軍隊形密集,楊秋池吩咐第一輪齊射打出的都是實心彈。
這種炮彈是圓圓的實心鐵疙瘩,本來是用來攻城破壞城防工事的,但如果敵軍隊形密集,水平發射攻擊,大鐵球高速一路滾去,可以造成一溜的傷害,比開花彈的傷害要厲害得多。
這一招果然奏效,十多個大鐵球從噴出火焰的炮口飛出,一路滾砸而去,張獻忠軍隊頓時人仰馬翻,慘叫聲四處響起,一下就死傷了數百。
隨即,三百火銃手吶喊著往前衝去,進入射程之後,聽令一起發射,猝不及防的張獻忠軍隊又倒了一片。沒等他們反應過來,第二波攻擊的槍聲又響了,又倒了一片。這來自黑暗中的突然襲擊,將張獻忠大軍打得暈頭轉向,死傷一片。
這時,後面山坡上忽然升起無數的火把,殺生整天,鋪天蓋地一般衝殺下來!
與此同時,第三波槍聲又響了,而此時,那十多門大炮炮彈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