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一算,還沒排除掉的,居然就只有兩位十萬壽大帝,一位十一萬壽大帝了。
所以最終的嫌疑人,是十二萬壽的——排行二十二的萬生大帝、排行三十三的伯山大帝;以及十一萬壽的——排行十七的天景大帝。
顧佐本來一聽有十七個大帝都快要掛,正滿腦子的糾結呢,只覺得是焦頭爛額的,沒成想現在很快就排除了那麼多,剩下來的就只有三位了。
從這三位裡面找……就容易很多嘛。
而這三位裡面,有一位挺耳熟的——萬生大帝。
還有一位也有印象,就是那位給了他們一顆稍微小點的始源的大帝,是伯山大帝。
至於天景大帝……顧佐就不怎麼想得起來了。
顧佐想來想去,沒覺得這三個人有什麼特別,就看向了自家大哥。
公儀天珩若有所思。
鐵血大帝此刻又道:“天景性情疏朗,喜愛自由,時常在外遊歷,一去多年不歸,往往人族有大事發生,才會將其召回。依吾看,他並不似做出此等事之人,但他喜好美色,且與吾少有相處,故而吾不能定。”
顧佐明白了,總之這位就是鐵血師尊覺得不太可能但是不太熟,觀察少的那種。
鐵血大帝稍作思忖:“伯山長於尋源,本身曾有際遇,常能與大陸之根親近。此人性情寬厚,有大地之風,但你二人曾帶回破損大陸之根……故不能定。”
顧佐點點頭。
這個他也懂,就是鐵血師尊也不覺得伯山大帝是壞人,但是所有大帝裡面,跟大陸之根有交情的就是他了,還是有可能去拿大陸之根的。
之後,鐵血大帝又停頓下來。
顧佐有點不解。
這不是還有一名大帝嗎?
萬生大帝……他記得他聽說過,這位大帝很喜歡教導弟子,也收過很多記名弟子,不過同時也很嚴格,一般達不到他的要求,就會不再教導,但有記名弟子的名頭,那些被他教導過的人前途也是很不錯的。所以還是很多人都想拜在他的門下,而他當時也看中了他大哥,好像還有破例收為親傳的意思。
此時,公儀天珩開口了:“萬生大帝的心思難測。”
顧佐轉臉看過去:“心思難測?”
他想起來,當時在拜師的時候他不在,自家大哥拜了鐵血師尊為師,事後講到這件事的時候,跟他順口說過一嘴萬生大帝給他的感覺太深邃了,他自己比較喜歡心思簡單的,就選了鐵血大帝。
大帝嘛,心思深很正常,顧佐那時候還以為大哥就是選了個氣場相合的,沒想到並不是他想的這麼簡單……那種所謂的“心思深”,難道說是讓人忌諱的那種?
公儀天珩則是對鐵血大帝說道:“師尊對萬生大帝……瞭解幾何?”
鐵血大帝道:“此人看似和氣,實則深沉,交往頗多,人脈頗廣。”頓了頓後,他繼續說道,“他與聖藥殿祝氏一脈世代交好。”
顧佐一愣。
鐵血師尊可不是那種隨便下定論的人,連鐵血師尊都說他深沉,那肯定是特別深沉。還有人脈廣,“看似”和氣,好像都說明鐵血師尊對他並不看好。
再就是跟聖藥殿的關係……
祝氏一脈顧佐是知道的,那是聖藥殿中的一股勢力。
如今在聖藥殿有兩名聖級煉藥師,一名是祝氏一脈的祝遠山,也是當時聖藥殿和聖丹堂比鬥時,他最強大的競爭對手阮景的師尊;還有一名叫作吳元明,則是聖藥堂另一股勢力吳氏一脈的領頭人。
祝氏一脈和吳氏一脈在聖藥殿的對峙而立,他們每一代都會出現一位聖級煉藥師,掌管聖藥殿,從來沒有斷絕過。
在曾經見到吳元明的時候,吳元明給顧佐的感覺特別危險,但祝遠山怎麼樣,顧佐就不知道了……總體來說,顧佐對整個聖藥殿都沒有什麼好感。
如果現在萬生大帝是跟聖藥殿吳氏一脈交好,顧佐肯定會覺得萬生大帝特別不好,但他交好的是祝氏一脈,而顧佐對祝氏一脈並不瞭解,這也就不好說了。
公儀天珩說道:“天下間最長於研究者為煉藥師,萬生大帝同祝氏一脈交好多代,若幕後之人是他,並非沒有可能。”
顧佐覺得自家大哥的猜測有道理,而且根據那個什麼氣運相剋來想……當時萬生大帝都要收大哥為徒了,大哥卻對他印象不佳,是不是也有這其中的關係呢?大哥氣運驚人,對於和自身相關的事情,直覺應該是比較靠譜的。或者說,這根本是冥冥之中的一種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