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部分(3 / 4)

小說:風流大唐 作者:匆匆

的理解又深入一層,他日老夫若有所成,當全拜小友今日之賜!”

“老子曾雲:‘萬物芸芸,各復歸根,歸根曰靜,靜曰覆命。’這是指一切靜坐參禪的入微境界。莊子發揚老子思想,以道‘自本自根’、‘天地與我並生,而萬物與我為一’,主張‘齊物我,齊是非,齊生死,與道同一。’追求超然於物外的絕對精神自由,倡導與道逍遙,崇尚潔身自好的“隱士”作風。

寧兄既然同樣崇尚浮沉於五湖四海,翱翔於九天之上,既入世又出世的閒雲野鶴生活,為何還如此執著於凡塵俗世的羈絆和紛擾?何去何從,還請寧兄斟酌一二!”

()

寧道奇雙目倏地閃亮生輝,不答反問道:

“小友既然在佛、魔、道三家功法上都有如此深厚的造詣,既然今次的對決主題是論道談武,那可否再指教老夫一二?”

“道家不侷限於出世,亦不侷限於入世,而是以一種超越世俗的曠達精神,和光同塵,借假修真。磨鍊個人的性情,精修個人的品德,培補個人的丹基,增益個人的道修。

佛門天台宗提倡‘圓融三諦’、‘一念三千’的新義,認為二諦或三諦是真實不虛的諦理,故云:‘三諦者,天然之性德也’;華嚴宗在‘六相圓融’的基礎上提出了“十玄無礙”之說;禪宗則提倡頓悟,認為佛法禪機皆在自身之中,一切都要靠本心去體悟,不可向外物尋求;三論宗認為真俗二諦是兩種真實不虛的言教:‘二諦者,蓋是言教之通詮,相待之假稱。。。。。。’

雖然道家是修今生,佛教是修來世,但其根本同我聖門一般無二,都是為了追求天道。。。。。。寧兄既然想要再行相互印證,小子又焉敢不從!”

說完之後凝神靜氣,心境瞬間又晉入一塵不染,無悲無喜的入微境界,並再度向寧道奇緩緩伸出“中指”,準備上演新一輪的顛峰對決!

(注1:二諦:指真諦和俗諦。三諦:即空諦、假諦、中道諦。六相:總相,別相,同相,異相,成相,壞相。十玄:同時具足相應門、因陀羅網境界門、秘密隱顯俱成門、微細相容安立門。。。。。。這些佛教術語和教義,對此知之甚詳的書友請一笑而過,有些興趣的書友請自行研討吧!)

(注2:華嚴宗提出六相圓融,十玄無礙的是智儼(602—668),這裡他的學說被主角在66章中,同四大聖僧交流佛法時率先提出。)

正文第一百一十一章決戰插曲

(7…1612:42:005479)

場邊觀戰諸人中,此時最感動震撼的恐怕就要屬秦王李世民了,對決戰二人武道修為的無限豔羨是一方面;另外,本身功力不弱,猶善防守反擊,避實就虛的他對太極心法的理念可說是“一見鍾情”,極力思索,體悟的同時,對太極拳的理解甚是獲益良多。同時,也更增他對“太極劍”招式、心法的嚮往和憧憬。。。。。。

“波,波,波!”

在五僧、一尼全神貫注之下,佛門絕學拈花指法終於於焉再現。可令大地為之震顫的三下毫無保留的正面撞擊又一次狠狠的檢驗了一次對決二人以及觀戰諸人的心臟承受能力。

怪不得著名心理學家弗洛伊德曾雲,“任何激烈運動的結果,都會導致心臟起搏能力的一次毀滅或者重生!作愛作的事情,如此;作決戰的事情,亦是如此!”

也許是受到剛剛磅礴醇厚的勁氣影響,方才被雲層遮住的金色陽光終於劈開重重阻隔,灑滿整個空間。

在觀戰諸人難以置信的注目之下,場內對決二人中的那卓然挺立的青年男子在拈花微笑之後,又面容肅穆的緩聲道:

“佛門武學,志在強身健體,衛道降魔,但若不能以精深的佛學禪理為根基,不能以仁慈良善、悲天憫人為出發點,那即使得獲佛門武學的精髓,也不可能作到如臂指使,完全融會貫通。

二十年前我聖門‘邪王’石之軒融會佛、魔兩派武學,更創出驚世駭俗的‘不死印法’奇功,其風頭之勁,是何等的意氣風發,一時無兩。可惜他只得其表,未得其理,未能明瞭沒有仁善慈悲的精深佛法化解,只會促使戾氣心魔不知不覺間深入臟腑,愈隱愈深。。。。。。。唉,如果說害死秀心阿姨是導致他人格分裂的誘因,那他昔年錯誤的理解和運用佛門武學就是此事的主因。一代人傑,落的如此下場,惜哉;惜哉!”

聽到昔年可令正邪兩道無不聞之色變的“邪王”再度被提及和評說,諸人無不為之動容。其中,反應最是激烈乃是同其恩怨糾葛,難以理清的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