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自殺現象春季多發的一般特點不同,久病厭世自殺多發生於冬季,其原因可能與冬季氣候惡劣,容易使一些老年人病情加重有關。
對於青壯年來說,自殺者多是不幸身患絕症之人。不必將他們的自殺行為與意志薄弱生硬地聯絡在一起,對於任何人來說,盛年染上絕症都是極為不幸的,但畢竟自殺是一種悲劇的結果。
2、精神頹廢厭世引起的自殺
厭世情緒的產生,決不是僅由疾病所致,事實上,有許多身體健壯的人也被這種不良的情緒奪去了生命,這就是所謂精神頹廢厭世引起的自殺。在現代社會中,精神頹廢而厭世自殺一直是一個嚴重的社會問題。
精神頹廢實質上是一種心理病態,多見於憤世嫉俗者,或對生活失去目標、失去追求的人,尤其青年人為多,其產生有複雜的社會背景。戰爭年代少見,而多見於“和平盛世”。造成這種心理病態的原因多種多樣 的,一定時期的社會思潮是其中的重要原因。例如,60年代由於美國捲入越南戰爭,大批美國青年對這場不義之戰感到不可理解而又無法躲避兵役,只好消極對抗。許多青年對生活失去信念,不思上進,產生出那一特定歷史時期的精神極為頹廢的所謂“嬉皮士”,自殺事件猛增。50年代,海明威筆下的所謂“迷惘的一代”,有許多青年人也由於頹廢而自殺。富於戲劇性的是,善於描寫“迷惘的一代”的著名作家海明威也系自殺身亡。
由一個歷史時期向另一個時期轉變的過程中,因精神頹廢而自殺的人數也很多。例如,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許多美國士兵回到國內,看到一幅昇平繁華的景象,卻找不到自己的位置,感到無所適從而自殺。當時有一副著名的照片,題為《戰爭結束了》,照片中一個美國兵在燈光昏暗的酒吧中,手拿著酒杯發呆,背景是正在跳舞狂歡的人們。他在想什麼呢?或許是剛從炮火連天的戰場上歸來看不慣眼前這幅歌舞昇平的情景,或許是在懷念戰爭中喪失的戰友,或許是在考慮今後的路該怎麼走?人們看了這張意味深長的照片,不免會想;明早晨在某個地方難保不會發現這位士兵的屍體。
精神頹廢造成的自殺往往被其他自殺誘因所掩蓋,因而無從統計具體資料。人們習慣於在自殺發生後再去探究常見的自殺誘因。但在他們的印象中卻難以考慮到精神頹廢也是其中一方面,除非有非常明顯的跡象,但是,大量的自殺案件卻證明這類原因導致的自殺普遍存在。例如美國馬薩諸塞州威茅斯一所中學舉行畢業典禮,一名17歲的畢業生走到講臺前邊正準備象其他的學生一樣領取畢業證書,出人意料的是,證書他沒要,反而拔出一支手槍,說了一句話“這就是美國的世道”,然後開槍自殺了。書 包 網 txt小說上傳分享
第七章<;一>;
七、青少年自殺現象
〈一〉青少年自殺現象的嚴重性
在人們的印象中,青少年時期是成長的時期,青少年的形象應該是朝氣蓬勃、健康向上的,無論如何,青少年都無法與“自殺”這一可怕行為聯絡在一起。然而,遺憾的是,確實有一批青少年在處心積慮地尋找自毀的方法,而且走上這條路的人越來越多。青少年自殺,已經成為一個嚴重的社會問題。英國一位研究青少年問題的專家J﹒C﹒考爾曼在《青春的本性》一書中寫道:“對於青少年自殺,研究過這個課題的學者指出,青少年自殺傾向尤其使成年人感到憂慮和不安”。謝弗也指出:“青少年自殺率要高於一般成年人。”
在當今世界,青少年的自殺行為,已成為青少年逃避現實的方法,據日本警視廳1987年2月發表的一份報告透露:1986年,19歲以下的自殺者比1985年增加245人,達802人,提高了44%。日本厚生省的一份報告指出:每年10萬名15~19歲的男青年中,平均有6.8人自殺;每10萬名20~24歲的男青年中,有19.9人自殺;而每10萬名15~19歲的女青年中,平均有3.6人自殺;每10萬名20~24歲的女青年中有8.7人自殺。無論男女,青少年的自殺行為都隨著其年齡的增長而遞增。為了對付青少年自殺率不斷升高的趨勢,日本國民警衛廳(JNPA)早在1978年就在全國範圍內調查兒童自殺問題。東京警視廳也出版了一本小冊子幫助父母防止子女自殺,書名為《預防自殺十城》,初版一萬冊,但截至1978年12月卻已經售出了10萬冊,然而,青少年自殺的勢頭仍未被遏制住。
在美國,對於15~24歲的青少年來說,每10名死者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