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4)放寬退貨條件;5)提高響應速度。
●權威證言。
借用專家和第三方機構證明、宣傳。
●量身定製。
追隨個性化時代,“想客戶所想”甚至“思客戶之未思”,完全根據客戶需要定製產品,提供專項解決方案。
●明星代言。
利用消費者的模仿崇拜心理和對明星的信賴,愛屋及烏,轉移情感。
●品牌引導。
知名的品牌具有天然的說服力,世界知名品牌長勝不衰的實質是持續地引導消費者,將對品牌的依賴轉至源源不斷的新產品。
●體驗營銷。
透過策劃,讓顧客無風險地參與使用,以自己的行動化解自我的風險。採取1)贈送,無風險地使用;2)講座;3)營造無風險的試用環境。讓顧客在無風險和任何擔憂的情況下實際體驗,相互交流驗證,在潛移默化中逐漸地認知新品,接受新品,最終產生購買行動。
●搭載。
搭上更知名的品牌。聯想借光發熱,將聯想品牌和聯想產品搭載著奧運精神推向全球,也是在奧運會陽光普照下打造的驚人亮點,聯想透過奧運營銷邁出了國際化戰略的重要一步。
第十一,用“不可行性研究”裁判可行
“我不知道什麼可行,但我知道什麼不可行。”這是一位成功投資家屢敗屢戰之後屢戰屢勝的秘訣。“否定一件事比肯定一件事相對容易,因為肯定一件事,要面面俱到,否定一件事,一點足矣。從風險防範看,知道什麼不可以,是成功的第一步。因此,決策時,我只揮舞大刀(隨時否定),即使得到肯定的結果也要經過否定之否定。”這是一位成功企業家持續成功的心得。
兩位成功人氏告訴我們,“可行性研究”並不是專案投資風險論證的唯一手段,“不可行性研究”也是指向“可行”目標的通道。
在一些企業中,立項論證程式常常走形式,評審不過是過場。很多研發專案和業務投資決策失敗就誕生在可行性研究階段。聽聽評審會上的發言,眾口一詞,難以聽到激烈的爭辯和否定的質疑。可行性研究基於可行假設,以“證明可行”為任務,帶有肯定“可行”的傾向以及誘導“可行”結論的嫌疑,使風險隱藏在良好的目標願望內,矇混過關,又以合理合法的身份進入了執行環節。
不可行性研究卻把論證過程當作風險識別和計劃執行的過程,從“否定”的假設出發去尋求“肯定與可行”的機會,以否定的動機參與評審,更容易得出“否定”的結論,更易於聽到獨立的、反對的、建設性的理由和意見,更有利於找出風險。當“不可行”逐項排除,“可行”的結論自然生成。
第十二,善於巧用合同
企業在運營中,風險被傳來傳去。
企業在交易中,風險被買進賣出。
合同作為企業交易的載體,也是風險分配的平臺。
“合同標的”具有四種層次。
●產品層(以產品交付為邊界);
●功能層(以產品功能實現、安裝、驗收、完成為邊界);
●應用層(以產品功能應用於實際場所,替換原有系統或實現新的系統並且穩定執行,發揮正常作用為邊界);
●系統層(以產品應用後能對提高全系統效益做出可量化的貢獻,滿足了全系統擴充套件和未來發展的要求為邊界。)
“合同標的”定義在哪一層次,風險責任就鎖定在哪個層次。如果你是客戶,追求最高合同目的,寄希望於透過實施ERP專案改進管理,將銷售額增長30%、利潤提升50%的企業戰略目標列入ERP專案目標和專案驗收標準,只有沒有責任感的供應商才敢染指。聰明的賣方會同樣運用合同來分散風險。在滿足買方要求之下,將產品交付、安裝、除錯、執行維護、應用替代等分離成不同的“合同標的”,分別簽訂。
第三節 科學的工程(5)
同樣,合同中的重要條款一經確定,也就鎖定了風險,決定了風險的飄移和變化。風險在甲方、乙方甚至丙方之間傳花擊鼓,三方互為風險的傳花使者。
一般情況下,站在買方的立場,合同付款方式具有如下不同風險度的選擇組合:
●預先付款(指預先支付一定比例的合同價款);
●分期付款(指按完工百分比例分期支付直至付清全部款項);
●節點付款(指在約定里程碑關鍵節點完成後分期付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