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設計的一種寬條法蘭絨上衣,風靡法國、美國,使巴黎、紐約的“紳士們”為之傾倒,如醉如痴。他立刻將其批次加工,投放“大眾化”市場。皮爾·卡丹就是這樣,一面設計出高雅的、領導潮流的新穎時裝,一面將其投入大批次生產,佔領最廣泛的市場。
十多年來,皮爾·卡丹設計的許多時裝,都被推舉為最創新、最美麗和最優雅的代表作,並三次獲得法國時裝的最高榮譽獎“金頂針獎”。而這些獲獎傑作,大多投放到他那遍佈世界的“皮爾·卡丹時裝店”的大眾化市場。
樹大招風。
皮爾?卡丹看著世界各地都有人仿製抄襲他的時裝作品,知道難以防止,乾脆就宣佈,可以把設計方案賣給廠家生產,可以把他的商標轉讓給經營者,有意合作的廠商可以使用“皮爾·卡丹”商標,但都必須付7%—10%的轉讓費。儘管轉讓費高了些,可廠商還是紛至沓來。美國有一個叫圖林的商人用了皮爾·卡丹的商標,一年可以多賺2000多萬美元,如果不用“皮爾·卡丹”商標,產品幾乎賣不出去。 。。
8。皮爾·卡丹的魅力(2)
迄今為止,皮爾·卡丹到底簽了多少合同,他自己一定不記得了。但17歲的時候,那個伯爵夫人說過的話,他還記得。
“孩子,努力吧,你一定會成為百萬富翁的!”
皮爾·卡丹記住的是:孩子,努力吧……
評述
皮爾·卡丹的成功,取決於他對事業的狂熱追求,這是一個企業家必須的精神素養。皮爾·卡丹可以說是春風得意,其實,在春風來到之前,他更多是在泥濘的路上奔波與探索。沒有放棄,成就了他的“時裝帝國”。
皮爾·卡丹的成功,來自他持續不斷的創新精神。具體的體現就是敢於突破,更敢於標新。
皮爾·卡丹的成功,是戰略的成功。卡丹奉行“讓高雅大眾化”的品牌策略,使其時裝帝國的疆域不斷擴張:20世紀50年代打入世界最有潛力的美國和日本市場;60年代和70年代後期又先後打進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印度和中國;80年代,全力以赴向蘇聯、東歐市場進軍,並在許多國家開設服裝工廠,靠“皮爾·卡丹”賺錢。
說到皮爾·卡丹的“讓高雅大眾化”,又不能不提到他的一次大膽創新。
1981年,皮爾?卡丹以150萬美元買下即將破產的馬克西姆餐廳。訊息傳出,巴黎震驚,不少人紛紛斷言皮爾·卡丹肯定要破產。
皮爾·卡丹請來專家將餐廳修葺一新,在牆上畫了希臘神話中的美麗女神,而背景則是一片田園牧歌式的優雅、安靜和舒適的色調;餐廳裡擺設了線條流暢的精雕木飾,洋溢著一派古色古香而又充滿現代藝術風格的氣息。皮爾·卡丹又聘來名廚師,精心製作食品。他做的最大決策是:菜餚、價格等全部為普通老百姓“度身訂製”,餐廳全天對外開放。
訊息引起了轟動。馬克西姆餐廳原來是俱樂部式的,僅對少數會員開放,因此除了晚上有些客人外,白天幾乎空著。現在,皮爾·卡丹居然要將餐廳面向全社會開放!
馬克西姆餐廳開張了,引來顧客如潮。馬克西姆歷來是上流社會人士交往的場所,現在花少量的錢就能進去做“上帝”,老百姓當然要去看看了。當然,看了還要坐下來,坐下來還要點菜用餐……
於是,皮爾·卡丹又在世界的一些城市開了分店。
皮爾·卡丹=追求卓越+勇於創新+高雅大眾化
連結
有人說,在法蘭西文明中,有四個名稱的知名度最高、地位最突出:埃菲爾鐵塔、戴高樂總統、皮爾·卡丹服裝、馬克西姆餐廳。這其中,皮爾·卡丹一人竟然佔了兩項:服裝和餐廳。這就是說,皮爾·卡丹成了法蘭西文化的突出象徵。
1922年7月2日,皮爾·卡丹出生於義大利威尼斯近郊的一個商人家庭。第一次世界大戰毀掉了他父親的生意,而後全家遷居法國。迫於生計,年少的他便走上社會,打工餬口,歷經磨難。
17歲時,皮爾·卡丹到一家紅十字會打工,憑著老實勤奮和聰明機敏,當上了一名小會計。在做會計時,他發現自己對裁剪方面的興趣很濃厚,便利用業餘時間學習服裝設計。在興趣的驅使下,他又進了一家裁縫店學手藝。
第二次世界大戰一結束,23歲的皮爾·卡丹便騎著腳踏車到巴黎去闖世界,應聘於一家名叫“帕坎”的時裝店。他勤奮、靈巧,設計技術提高很快。為了進一步開闊眼界,他又投奔由著名時裝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