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部分(2 / 4)

小說:大唐英雄傳 作者:古詩樂

子,甚至有傳言說晚年的安祿山體重達到三百斤以上,這可能有點誇張,但安祿山胖得走不動路倒是真的。唐人以胖為美,所以安祿山這長相在那個年代佔便宜。安祿山雖然胖,但是後來得寵之後,曾在唐玄宗面前表演胡旋舞,據說旋轉如飛,有人問他三百斤體重怎麼能旋得起來呢,我說那還不簡單,他把大肚子掄圓了,離心力就上來了,他不就穩定了嘛。

古人喜歡相面,對生有異相的人總覺得他會幹出不同凡響的事情來,不管好事壞事,總之是大事。安祿山那小山一般的體重大概也給了張九齡這個感覺,而且透過察言觀色,張九齡得出這是個野心家的結論。此番安祿山犯罪,張九齡覺得機會來了,大筆一揮,寫下了這樣一段批示:“昔穰苴誅莊賈,孫武斬宮嬪。守圭軍令若行,祿山不宜免死。”《資治通鑑》卷(二一四)張九齡這裡使用了兩個典故。司馬穰苴誅莊賈,《史記》記載齊景公讓司馬穰苴當將軍,司馬穰苴提出來要讓齊景公寵臣莊賈來當監軍。莊賈平時驕橫慣了,大大咧咧來到軍門,已經遲到了,司馬穰苴將其斬首示眾,全軍大驚失色,國王寵臣都敢殺,還有誰不敢殺?從此沒人敢不聽他的話。孫武也是這樣的,他給吳王練兵,特地提出以宮中婦女編成一隊進行試驗性訓練,女人愛笑,站在隊伍裡嘻嘻哈哈,孫武將吳王的兩個寵姬斬首,這下子其餘人嚇得噤若寒蟬,從此孫武訓練部隊無人敢違抗軍令。張九齡意思是要想嚴肅軍紀,就得拿安祿山開刀。

但是老天不幫忙,安祿山不知怎麼特別討唐玄宗的歡心,唐玄宗覺得這是個壯士,再加上平心而論安祿山還是有一些戰績的,是個能打仗的人,所以唐玄宗還挺喜歡他。於是想釋放他。張九齡反覆苦諫,他說:“祿山失律喪師,於法不可不誅。且臣觀其貌有反相,不殺必為後患。”(《資治通鑑》卷二一四)這小子有反骨,非殺了他不可,否則後患無窮。唐玄宗老大不高興,他說:“卿勿以王夷甫識石勒,枉害忠良。”(《資治通鑑》卷二一四)據說西晉時候大臣王衍曾經偶遇十四歲的胡人石勒,都走過去了王衍越想越不對勁,他覺得這個小小胡人面相非同一般,是天下之大患,於是他馬上派人去抓捕,可是石勒已經走了,不見蹤影。後來,石勒建立了後趙,王衍果然死於石勒之手。唐玄宗的意思是你別把自己當王衍,也別把安祿山當石勒。你看他形容安祿山的話,忠良。這就等於一錘定音,於是安祿山被釋放了。一個將禍亂掐死在搖籃裡的機會就這樣失去了。

第三戰,對抗李林甫。

李林甫出道比張九齡晚。但是這個人極端狡猾,而且嫉賢妒能,表面看起來笑容可掬,與人為善,但背地裡害人無數,當時人評價他是“口有蜜,腹有劍”,這就是成語“口蜜腹劍”的由來。玄宗在開元后半期開始逐漸懈怠,不再勵精圖治,統治者只要有這種心態,您就看吧,小人就會趁虛而入,李林甫就是這樣的一個小人。這種人會來事,會揣摩迎合上意,讓皇帝很舒服,所以很快李林甫就成了與張九齡平起平坐的人物。

第38頁 :

他跟張九齡之間有明爭暗鬥,這是具有不同性格、不同價值觀的兩路人,他們不對抗倒還奇怪了呢。兩人的路數也是他們人品的體現,張九齡走正路,堅持原則,李林甫走邪路,以迎合唐玄宗為目的。

比如唐玄宗有一次想從東都洛陽前往長安,張九齡勸諫說此時正是農忙,最好等到冬天農閒再走,這樣不擾民。李林甫很狡猾,他有不同意見,但是當著張九齡的面不說。退朝時假裝腳跛,玄宗就問你的腳怎麼了,這下撈到單獨說話機會了,李林甫趁機說我腳沒事,是有話想對您說。玄宗說你說吧。李林甫說東西二京,不過是您的東西兩宮而已,您想去哪裡幹嗎要徵求宰相意見,您就直接去好了。最多蠲免沿途百姓租稅就可以了。玄宗大喜,於是下令駕幸長安。┴米┴花┴書┴庫┴ www。7mihua。com

再有一次就是三皇子事件。在唐玄宗猶豫要不要廢掉三皇子的時候,李林甫也曾經發表過自己的看法,他透過宦官轉告皇帝:廢不廢皇子那是您家事,何必問外人。這是在模仿當年李勣對武則天立後事件的回答。

還有一次,唐玄宗想拜牛仙客為宰相。張九齡以為不可。為什麼呢?因為牛仙客是邊將出身,張九齡很反感無故對外用兵,所以對於邊將的獎賞他歷來十分謹慎,如果牛仙客拜相,那麼就意味著告訴其他邊將,可以靠邊功、戰功獲取相位,張九齡覺得這會導致進一步的窮兵黷武。再加上牛仙客是吏職出身,不是從入流的品官開始做起的,這也是張九齡反對的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