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
第011章 洗腦成功
“我們要想抓住機遇,就必須在那場戰爭爆發之前取得一塊地盤。那麼,我們就得透過武力推翻滿清,或者透過武力割據西北。而我們要想透過武力推翻滿清,就必須具備佔據優勢的軍事技術。而我們只要擁有了先進的軍事技術,就不愁無法戰勝滿清。”
“那麼我們還有多少時間?”郭士銘問道。
“二十年~!”沈凝雲伸出兩根手指頭,說道:“第一次工業革命已經成熟,第二次工業革命也將在二十年內完成。屆時,落後國家發展工業,反而有一定優勢。”
“這又是為什麼?”郭士銘就如同一個好奇寶寶一般,此時他感覺自己的世界觀,在沈凝雲面前簡直就是渣渣。
“因為落後國家,或新興國家發展工業是直接發展第二次工業革命的產物,第二次工業革命的生產力遠比第一次工業革命要高得多,那是幾倍,十幾倍的速度。相當於傳統的第一次工業革命強國積累十年的結果,第二次工業革命國家只需要一兩年或兩三年就能追上。”
設凝雲說道:“現在的英國看上去是世界老大,但英國的工業體系是第一次工業革命的產物,英國的商品是以棉布、煤炭、鋼鐵為主,這三種主要商品的技術性都比較低,落後國家也可以進行生產。也就是說,一場戰爭過後,英國將丟掉大部分的世界商品市場。”
“那麼德國容克財團向羅斯柴爾德財團發起挑戰,這豈不是很不明智的行為?要知道羅斯柴爾德財團可是霸主地位。”郭士銘繼續提出了自己的困惑。
“因為羅斯柴爾德財團的模式落後了,壟斷資本財團有三種模式,最初發展起來的叫卡特爾,是很低階的壟斷模式。接著發展起來的是辛迪加,是相對高階些的壟斷模式。最後發展起來的是托拉斯,這是一種最為高階的壟斷模式。”
“羅斯柴爾德財團控制的英國、法國這些國家,其壟斷方法就是卡特爾,即生產同一種商品的廠家,簽訂壟斷協議,劃分各自市場份額。但這種模式比較脆弱,一旦某方佔據優勢,就將撕毀協議。”
“德國所採用的模式是辛佳迪模式,這種模式比卡特爾要高階。即成立一個辛迪加組織,這個組織控制原材料、市場銷售渠道。其成員,再劃分市場份額。如果其成員要退出這個組織,就必須重新建立原材料產地以及重新開拓市場銷售渠道,相比卡特爾模式穩定許多。”
“美國採取的則是托拉斯模式,這是一種公司股份模式,即一家公司不斷的吞併其他競爭對手,即透過收購、重組等方式來建立壟斷,這樣的結果就是,內部股份競爭非常殘酷,但壟斷效率卻是最高的。”
“羅斯柴爾德財團比較痴迷於金融投機,而且他們是猶太人,沒有國界。他們是以英國作為大本營,英國工業體系隨著第二次工業革命的發展,將越來越腐朽。而德國和美國,卻因為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技術的大量應用而愈加強大。特別是德國,美國先期靠起龐大的版圖。所以英國的衰弱是必然的。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技術,也給與了德國容克財團強大的底氣。但這場戰爭最後的結果,最終失敗的還是德國容克財團。但是,霸主地位將在接下來第二次工業革命的進一步普及而動搖。”
“英國難道不會更新自身工業體系嗎?”
“英國人落後了,他們更痴迷於武力殖民掠奪。第二次工業革命之後,掠奪方式已經從武力,變成了商品輸出和資本輸出,這是一種效率更高,而且更加隱蔽的掠奪方式。歐洲的工業中心永遠是德國,英國人的工業是比不上德國的。隨著德國民族主義的覺醒,以及美國財團不甘心臣服在羅斯柴爾德財團腳下。戰後的德國財團和美國財團勢必將會聯合起來,他們極有可能會走向,從**上消滅羅斯柴爾德財團的路線,也就是屠殺大量猶太人,從而摧毀羅斯柴爾德財團。”
不知不覺,沈凝雲已經忽悠到二戰階段了。第二次世界大戰,實際上也就是德國容克財團與美國財團的聯合。
美國財團在戰前不斷的向德國輸出先進技術,並鼓動德國人發動一場針對羅斯柴爾德財團的戰爭。
德國人於是就行動了起來,在戰爭後期顯現出了頹勢的時候,容克財團更加瘋狂的對猶太人進行屠殺。
因為他們知道,一旦德國戰敗,如果不摧毀羅斯柴爾德財團,德國將遭到恐怖的清算。如果把羅斯柴爾德財團從霸主的寶座上踹下去,那麼美國財團還會放他們一馬。
戰後,因為德國屠殺了大量羅斯柴柴爾的財團,以及大量的金融資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