兌換黃金,但是是對外兌換,本國內部則不兌換。
中華民國採取的是信用貨幣制,並不進行黃金兌換。本身這樣的制度,在國際市場上是沒什麼競爭力的,但是因為中華民國有大量的商品出口,讓世界各國拿到錢之後,可以用來購買中華民國的商品,進而也就有人接受炎黃幣。
而且炎黃幣還在升值,意味著幣值的堅挺。儘管在商品出口方面有些不利,但是中華民國出口的商品都是高階商品。而那些低階的商品,則是那些經濟殖民地出口的,那些經濟殖民地出口的商品價格比較低,所以也有競爭力。
再有,就是中華民國以及那些經濟殖民地,用的都是炎黃幣。而且基本上也只收取炎黃幣,其他國家要想購買中華民國和那些經濟殖民地出口的商品,則必須要先去換炎黃幣然後再進行購買。
進而也就產生了大量的商品交易都開始用上炎黃幣,炎黃幣因為有了能夠花出去的功能,進而也就被各國政府所接受。
在大宗商品定價權方面,植物油的定價權此時被中華民國牢牢掌握,而棉花的定價權,也被中華民國所奪取。
棉花是中華民國產出很高的一個農產品,西域殖民地和新疆省的棉花種植面積不斷增長,而在江蘇、河南、山東交界的三角地帶的商品棉的生產也得以持續,如今這些棉花基本上都是用機械化裝置生產的,投入成本儘管高一些,但是生產成本卻是降低了。再有就是育種方面花了大力氣,所以產量有所提高。
中華民國的棉花已經對全球各國的棉花種植業造成了衝擊,因為中華民國的棉花出口到那些經濟殖民地,然後那些經濟殖民地又生產出各種紡織品出口到世界各國,這樣的出口是中國民族財團掌控的,那些經濟殖民地的勞動成本比較低,加上棉花價格的競爭優勢,所以在全球的紡織品市場上,那些經濟殖民地的紡織品佔據了大量的市場份額。
另一方面中華民國又在向歐洲出口棉花,價格比各國的棉花都要低。而美國的棉花種植業則遭到了嚴重的衝擊。因為出口市場的減少,美國的棉花種植業縮水了將近三分之一,出口變得非常少。
橡膠的定價權,自然也變成了中華民國的囊中之物,此時整個東南亞都被中華民國所掌控,歐美在東南亞地區還是有一些橡膠掌控著,但是沒有定價權也是白搭,那些橡膠園生產出的橡膠,被中華民國掌控的東南亞各國立法統一出口價格,而且也是所謂的‘對內優惠、對外壟斷’的政策,那些歐美商人所掌控的橡膠園出產的橡膠要先以優惠價格賣給出口公司,然後再由出口公司以高價進行出口。
自從1922年年初這種制度的出臺後,國際橡膠價格短短半個月內就被拉昇了五倍,絕對的瘋狂。
而在中華民國,橡膠價格卻是一如既往的便宜,價格沒有絲毫的上漲。
歐美各國又沒有人造橡膠工業,同時在中南美洲和非洲的橡膠種植業面積又不大,實際上主要的橡膠產地還是在東南亞。
就算是中南美洲現在開始種植橡膠,也已經晚了。橡膠種下去要能割膠,起碼要十年,而且一開始的產量還不怎麼樣。
所以歐美各國現在對於這種天價橡膠,只能捏著鼻子認了。
國際橡膠的交易,則自然是要用炎黃幣的,其他的貨幣基本上不收。
國際糧食價格定價權方面,也被中華民國輕鬆的掌控,中華民國的糧食生產規模大到中華民國內部以及那些經濟殖民地都消耗不掉,每年有大量的低價糧食湧入國際市場,進而打擊了那些傳統的糧食出口國。
其他國家所出口的糧食開始下降,剩下的也就是中華民國所出口的糧食了。而糧食出口這個東西,產量調整是需要一定時間的,儘管只是短短一年的時間,但是一年當中有大量的操作空間了。
例如其他國家所能出口的糧食開始減少,中華民國大可提高國際糧價,從而賺取高額利潤。而其他國家看到糧食生產有利可圖,第二年跟進擴大糧食生產,結果第二年中華民國大可以繼續壓低糧價,進而讓世界各國的糧食生產者血本無歸。
這就是標準的過山車模式。
當你不種的時候價格高,當你種的時候價格跳水,反正主動權在中華民國手上,中華民國可以隨意的控制價格來玩弄各國的生產者,進而打擊各國的農業生產。
在國際糧食市場上,基本上沒有任何一個國家能夠和中華民國競爭,主要還是因為中華民國的農業技術走在了世界前列。
不管是在機械化農業生產技術,還是在良種培育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