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部分(2 / 4)

小說:容後傳 作者:炒作

而已,羊獻蓉罕見的回了一句:“你本就太心急,明面上雖是禪位,實際上,誰都清楚,你這屬於謀朝篡位,他們自是要反你。”

司馬倫十分驚喜,她竟說話了,嘴角勾了起來:“一個小小的齊王,朕還不放在眼底!”

第381章 半包圍之勢

羊獻蓉心下微動,卻並未再說話,齊王不是傻子,他十分清楚,他一人,決計不是的趙王的對手,畢竟趙王如今是皇上,手掌皇權,天下最厲害的兵馬禁軍也在他一人手中,若是他要叛變,自然要拉上盟友!

而縱然那些諸王,有野心的不在少數,只是,這司馬氏族之中,正統的嫡系子孫中,齊王司馬冏算一個,他是景帝的嫡孫,成都王也算一個,他是武帝的兒子,他如今鎮守鄴城,被封為鎮北大將軍,手中軍權甚大。

按理說,以趙王的謀略之才,不可能看不見,這兩個隱藏的危險,齊王也就罷了,他手中的力量不足成事,可成都王不一樣!他手中的兵權可是不小的威脅,司馬倫為何不對他下手?

如今,時機已逝,齊王甚至發了征討司馬倫的檄文!而檄文一發,積極效應者有兩人,成都王司馬穎與常山王司馬乂,趙王早早就將他貶嫡了,他也是武帝的兒子,正統的皇室血脈。

成都王點起了三軍,並也發告了檄文,響應者不在少數,只有亂,才能分一杯羹,這便是大多數軍人的想法!

一時之間,成都王的大軍一路高歌猛進,駐紮在了殷商的古都朝歌,此時大軍已達二十萬。

而此時,豫州翼州幷州都舉起了勤王的旗幟,從南到北形成了半包圍之勢。

情況對司馬倫來說,還真說不上樂觀,此事傳入洛陽,司馬倫立即召孫秀來商議。

孫秀此時已是中書令,備受司馬倫倚重,自然也清楚局勢危急,切聲道:“皇上,豫州翼州幷州皆有叛亂,您看這地圖,他們已對洛陽形成半包圍之勢,皇上恐怕要早做準備才好。”

“新野公那可有回應?”

他口中的新野公司馬歆是個十分關鍵的人物,他鎮守荊州,為南中郎將,是趙王親自任命的,這荊州可不是一般的地,淮南地區一直是晉朝重要的產糧區,農作物都是透過漕運抵達洛陽,漕運路線是由淮水入汴水,北上進黃河,再入洛水,漕運路線若被切斷,不出三月,洛陽恐怕就得鬧饑荒了。

豫州在洛陽東南,荊州的東北,齊王便是在豫州,故此,若新野公助齊王,便如虎添翼一般,他的態度十分重要!

“不曾,皇上,只怕這老賊怕是也生了反意。”

司馬倫神色極為難看,他早該收拾那幾個,尤其是成都王與齊王,一時猶豫,便錯過了時機,如今反而讓自個陷入如此被動的局面,他是悔不當初!

“河間王司馬顒呢?”

司馬倫又問,他鎮守關中一帶的雍州與秦州,假如他響應齊王成都王,那麼洛陽便會徹底被圍死!

“他倒無異動,應是在觀望,皇上,這一仗看來,是不得不打了,皇上應早做部署才好,臣建議應兵分四路。”

“說來聽聽。”

“以孫輔為上將軍,率七千禁軍出延壽關,以張泓為徵虜將軍,率九千禁軍出堮坂關,以鎮南將軍司馬雅率八千禁軍出洛陽成阜關,以孫會許超任督軍率領三萬禁軍北上渡河,直擊成都王。”

第382章 鳳宮論局勢

孫秀的確是有幾分本事的,這一決斷,實則是採取擒賊先擒王的方針,第三軍與第四軍,目的就是朝著齊王與成都王而去!只要這兩個人死了,其他人都是烏合之眾,成不了氣候。

值得一說的是,司馬雅與許超士猗三人,皆曾為司馬衷的心腹,與趙王也皆有交情,畢竟,當初誅殺賈南風之時,曾一起聯手過,不過,趙王篡位之時,三人依舊選擇站在司馬衷身邊,甚至打算密謀,不過,司馬衷卻另召三人入宮,細談了一番,讓三人不許有異動,縱是他禪位之後,也不要有任何謀逆之心,保全自己為重。

司馬衷心知,這三人忠心耿耿,只是,三人力薄,縱是起兵也不過是白白浪費性命,還不如向趙王投誠,司馬倫對這三人也十分欣賞,這一次也委以重任。

只是,這一場大戰,從一開始就註定要敗!禁軍之強,為天下之最,甚為強悍,只是,再強悍,人少了,又有何用?

攻打齊王的禁軍共計兩萬多人,而齊王共有十萬多人,攻打成都王的近乎四萬,而成都王旗下兵馬卻有二十萬!

只是奇怪的是,開始倒是捷報頻頻,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