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站在國家喉舌的角度,百姓日報發表社評,自然是從政治的層面考慮居多,蜀香王的這種銷售模式,在列位大人眼中,很明顯是奇技淫巧,不正常的。
是以,百姓日報當然不會為著狂熱銷售的成績叫好,而是大加鞭笞。
然,只要上面沒下禁令,對這種模式還未封殺,這筆飽受爭議的錢,薛老三先賺了再說。
有了蜀香王打底,薛老三的膽氣自然倍加粗壯,也就有了全面免除農業稅的底氣。
而免除農業稅於薛老三而言,也非只是筆經濟上的賬,還是筆政治上的賬。
免除農業稅的同時,對鄉鎮基層政權,他早有了做大手術的決心。
他在靠山屯幹過隊長,太知道基層政權,人浮於事,機構臃腫到了何等誇張的程度。
就拿德江隨便一個鄉村來說,一個村的領導班子,基本和鄉鎮要對等了,不僅有管黨的書記,還有管政的村委會主任,更有政法委書記,紀委書記,組織科長,婦女主任,通訊員,三到五個會計。
除此外,每個大隊還設有大隊長,村還有下級辦公室,什麼村辦,掃盲辦,掃黃辦,法制教育辦,除此外,每個大隊都還設有電工一名,林林總總,真切再現了那句麻雀雖小五臟俱全的俗話。
農民兄弟為何負擔重,根本不在農業稅,因為頂層設計時,是充分考慮了農民兄弟的負擔的,多少上交國家,多少留足自己,維持一家人生計。
可實際上,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在基層村建,那真是玩出了花樣。
不說別的,這村一級的龐大行政編制,鎮政府除了負責有數的幾位一點點補貼外,其餘人等是不吃任何公糧的。
然,這些人既然佔了官帽,哪怕是比芝麻還小,又怎會甘心只幹事,不得利。
利從何來,還不是瞄準了農民兄弟的那幾畝薄田。
這也是,名目繁多,各式各樣攤派的根由。
薛老三免了農稅,自然不會留著這些人,村一級的行政機構,他早在蕭山就精簡過,可謂駕輕就熟。
其實,在薛老三看來,整個政府的構架,都必須精簡,可這是個高難度的動作,便是中央搞機構縮編,人事裁剪,那也得慎之又慎。
他薛老三雖然對德江的掌控能力極強,要在這個時候幹這事兒,顯然是不合時宜的。
老話說,欲速則不達,誠哉斯言!
如今的德江,因為他薛老三的關係,本就像一輛急速奔行的賽車,且奔行途中,諸如免稅,國企人員分流,影城基建等各種小動作不斷。
若非是搞鄉村一級的人事精簡,是同免除農稅乃是相輔相成的配套動作,有一則必須有二,薛老三決不會在此刻行事。
是以,有了這一系列的大動作,薛老三自然不會認為自己有能力和精力,再在這個時候進行大規模的人事縮編。
自開春以來,整個德江便像一架高速執行的馬車,轟轟烈烈,駛向了不可知的道路,至少在當時很多人看來,德江的改革是操之過急的。
而駕駛這輛馬上的薛老三,卻早早就看到了這條的路的光明前景,深知迎接自己和德江的必是一條前所未有的康莊大道。
……………………
“烈日炎炎似火燒,田中禾木半枯焦,農夫心內如湯煮,公子王孫把扇搖。”
沙啞的聲音將這四言詩唱罷,一個缺了角兒的搪瓷茶蓋兒猛地覆在焦黑油亮的四角桌上,發出嗡一聲響,便又聽著沙啞聲音接道,“話說這鼓上蚤時遷扮作這賣酒的販子,擔了兩擔酒……”
蜀中人有兩大愛好,一是吃火鍋,二是擺龍門陣。
當然,往往這兩大嗜好,是相輔相成的。
吃罷火鍋,喝了老酒,酒酣耳熱,上幾碗大碗茶,勞累一天的人們聚在一處,說上段英雄演義,快意恩仇,一眾人等呼呼喝喝,比這看電視可要來勁兒,熱鬧得多。
這不,此處正是德江寶豐區公主巷對面斜四胡同的一家尋常酒館,正值傍晚,從四處下班的人們,三三兩兩走進此間,沽上半斤酒,點上一個海碗大小的煤炭小爐,選好鍋底,葷素自撿,對著沉沉夕陽,習習晚風,聽著這富有韻味的鄉野龍門陣,真是原汁原味的享受。
至少薛老三就覺得,在這兒吃一個土鍋子,比他在國慶觀禮時吃得那餐國宴有意思得多。
一段《智取生辰綱》罷了,場中立時有人三五高低呼喝著“給老王加一兩燒白”,“一盤花生豆”,“二兩豬頭皮”……(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