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了,也該休息了。剩下的兩天的時間,我可以陪你盡情地遊覽洛陽城。”
第二天一大早,他們吃了早飯,貝爾丹卻把昨晚的承諾放到了腦後,沒有帶凱若特到洛陽城裡遊覽,而是直奔白馬寺。
這白馬寺離洛陽城不遠,不用僱馬車,他們半個時辰就走到了白馬寺山門前。白馬寺山門採用牌坊式的一門三洞的石砌弧券門,一抬頭便望見紅色的門楣上嵌著“白馬寺”的青石題刻。整個寺廟佈局規整,紅牆青瓦,風格古樸。寺大門外為廣場、有放生池、石拱橋,左右兩側為綠地。整個寺廟坐南朝北,為一長形院落,五重大殿由南向北依次為天王殿、大佛殿、大雄殿、接引殿和毗盧殿。
他們緩緩走進白馬寺內。兩個大香爐傲然立在天王殿前,虔誠的香客和慕名而來的遊人如織,香火繚繞。大殿內傳來和尚陣陣敲打木魚的聲音。他們沒有進入大殿,而是默默地沿著一條小路朝北走,轉過幾個角,來到了位於院落後面的清涼臺。
清涼臺位於寺院後部,是一座高臺建築,被稱為“空中庭院”。白馬寺最後的一個大殿毗盧殿就在清涼臺內,為重簷歇山頂建築,是清涼臺的中心建築,四周還有配殿、門樓、放生池、甘露井、廊房等。兩側的配殿為攝摩騰殿和竺法蘭殿,殿內有二位高僧的塑像。
凱若特說:“我聽洛陽人傳說這清涼臺原是漢明帝少時讀書乘涼之處,後為天竺高僧攝摩騰、竺法蘭譯經之所。”
“這個傳說一點不假,”貝爾丹轉而問,“不過,你想過沒有,佛教的發源地是哪裡?這些經書的真正的發源地在哪裡?”
凱若特不假思索地回答:“天竺。”
貝爾丹笑著沒有反駁,緩緩說道:“佛教重視人類心靈和道德的進步和覺悟。佛教信徒透過自身的修行,發現生命和宇宙的真相,最終超越生死和苦,斷盡一切煩惱,得到究竟解脫。如果能透過修煉成為真正的佛教徒,他應該是地球上初步具備智人雛形的人了。佛教的產生和經書的出現是智人們智慧的結晶,這裡也有摩羯星人的一份貢獻……這麼說吧,佛教博大精深,嚴格地說,就是你這個腦能力極高的火星智人,也不一定完全能詮釋它。”
說話間,他們步入了毗盧殿,白馬寺的主持延壽法師在那裡等候多時,一見到貝爾丹連忙上前笑臉恭迎:“歡迎兩位大仙駕臨,請往裡走。”
他們跟著主持進入大殿之後的一個側殿。貝爾丹告訴凱若特:“這個殿是藏經殿,也是譯經之所。”
凱若特看見裡面的地上、桌上經書堆積如山,有兩個和尚正伏案翻譯和抄寫經書。一個叫智慧的和尚見貝爾丹進來,急忙把手抄好的一部經書遞給了她,說:“仙姑,《長阿心法》的第10卷已經譯完,請你過目。”
仙姑接過經書,翻看了前面部分,連連稱讚:“譯得不錯,比前幾卷有了很大的進步。希望你們繼續努力。”
凱若特到案桌邊隨手拿起一部原始經書翻看,他認出是摩羯星球文字,看到桌子上整整齊齊堆滿了還沒有翻譯的成百上卷的經書,他擔心地說:“嘖嘖,這些經書的編譯,工作量巨大,只有這兩位師傅恐怕在他們的有生之年也難以完成。”
“這個你不要擔心,主持延壽法師對經書的編譯相當重視,編譯室不止這一處。我們這裡是總編譯室,全部經書編譯後都在這裡過目、匯總。如果不這樣的話,僅對《長阿含經》有22卷、《中阿含經》60卷、《雜阿含經》50卷、《增一阿含經》51卷內容相當地多。”
凱若特用火星語言問貝爾丹:“我曾在火星曆史的文字記載中得知這《阿含經》是摩羯星人的有名的經書,沒有料到它卻很早就傳播到地球上來了。難道地球人與摩羯星人有著很深的淵源?”
丹姑娘也用火星語言回答:“你別考我了,地球人與摩羯星人有很大一部分的基因是相同的,與地球人有淵源的還有火星人。只不過他們被移民到地球時腦能力被認為控制了。不被控制的智人,很少有願意到這個蠻荒、原始的地球上來的。這是地球人發展緩慢的根本原因。”
“地球發展緩慢的根本原因不在智人多少的問題,而在我們是否願意解除對他們的控制,真心實意地幫助他們。你們向地球人傳播《阿含經》沒有多大的用處。”
“解除對他們的控制我沒有這個權利,我能做的就是在地球上傳經送道,有用沒用等以後看效果吧。”
“如果有用的話,《阿含經》在地球流傳這麼久了,不至於到現在還不被重視。”
“總有一天,地球進入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