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部分(2 / 4)

無蟻,以安體魄,言人人殊,各挾小術以欺世射利,而置先人遺體懸擱不葬,於心忍乎?

信中提到的大伯,是李鴻章的大哥,時任兩廣總督的李瀚章。而從信的內容來看,李鴻章雖然說自己不太信風水的,但對於墓地的位置和土質,看得出來,他還是比較在乎的。在李鴻章給李瀚章的家信中,李鴻章還寫道:“弟本不知堪輿,亦不甚信風水,但喜鄰近包公墳,又濱大河。”從李鴻章的態度來看,能夠與包拯墓相毗鄰,是李鴻章最開心的一件事了。這也說明,李鴻章至少內心深處是以他的前輩同鄉為榜樣的,也願意像包拯一樣青史留名。至於自己最後的結局,那實在是李鴻章所無法預料的。人生,就是這樣地無法左右。

現在,在被稱為合肥大興集的地方,正是合肥鋼鐵廠的所在地。而它的周邊,已與現代化的合肥市連為一體了。當年墓地一帶的神龜模樣的地勢,已完全沒了蹤影。1958年,在全國一片大鍊鋼鐵的口號聲中,當地人民公社挖墳取寶,興辦工廠,李鴻章的遺骸也被人從墓地裡挖出。據說,當年的李鴻章棺柩被開啟的時候,這位晚清重臣全身裹著黃袍馬褂,屍骨未腐,面色安詳,栩栩如生。狂熱的人們用繩子拴著李鴻章的屍體,掛在拖拉機後面遊街,直到屍骨散盡。陪伴他遊街,並且同時粉身碎骨的,是他的夫人趙小蓮。

現在的李鴻章享堂是2004年才落成的,除了一些老碑石外,其他的,都是一些新做的“古董”。漫步在李鴻章享堂的院落裡,高高的圍牆外,全是鋼鐵廠的高爐和車間。這樣的情景真是命運的安排,當年一直倡導並且親歷親為大辦洋務鍊鋼鐵的李鴻章,死後安睡在這樣的地方,真可謂是冥冥之中的幽默。

值得一提的,在李鴻章死後兩個月內,梁啟超寫出皇皇大作《李鴻章傳》,稱:“鴻章必為數千年中國歷史上一人物,無可疑也。李鴻章必為十九世紀世界歷史上一人物,無可疑也。”梁啟超又說,“李鴻章不學無術,不敢破格,是其短也;不避辛勞,不畏謗言,是其長也。”梁啟超說他“敬李鴻章之才”,“惜李鴻章之識”,“悲李鴻章之遇”。從梁啟超對於李鴻章的剖析來看,這把手術刀可以說是刀刀犀利,準確異常。可以說,梁啟超對於李鴻章的瞭解,對中國一些痼症的瞭解,也到了非常透徹的程度。

英國曆史學家愛德華·吉本曾經在《羅馬帝國衰亡史》中這樣寫道:“在全世界流行的各種形式的政府中,似乎沒有比世襲君主制更容易遭人譏笑的了。父親死後,整個國家便像一群羊一樣,遺傳給了對人類以及對他自己還全然一無所知、處於襁褓之中的兒子,而這時最英勇的軍人和最明智的政治家,全得放棄他們對帝國的自然權利,來到皇子的搖籃之前雙膝跪下,嚴肅地聲稱將對他絕對效忠。”李鴻章所面臨的情況以及他所處的環境正是如此,這樣的環境和傳統當然可以將一個英才平庸化,將人的創造力毀於無形,處於這樣的機制中的所有人,都談不上是一個真正的英才。因為他在更多的程度上無力施展才能促進社會的進步,無力改變歷史。

第十五章 諸君莫作等閒看(2) txt小說上傳分享

李鴻章的悲劇當然是他所處的體制與時代所造成的。可以說,這樣的體制和時代根本無力支撐起蓬勃向上的力量,支撐不了健康的人心和思想,因為它本身是那樣的孱弱、神經過敏、色厲內荏。李鴻章之所以遭受到最後的悲劇命運,從根本上來說,是李鴻章缺少可以依靠和支撐的根本力量——清政府不足以依靠,清國腐朽的制度不足以依靠,龐大而呆板的官僚階層不足以依靠,孱弱的中國文化不足以依靠,更重要的,是廣大的國民的力量同樣不足以依靠。從習慣上來說,我們的文化一直缺乏對國民本身的批判和反省。應該說,李鴻章的失敗,是一個時代的失敗,是國民性的失敗,而不是個人的失敗。晚清政治失敗的責任不應當完全歸咎於個別當政人士的昏庸或腐敗,它的失敗,應當由當政者與全體國民一起承擔。當政者當然是要承擔責任的,但作為整個國家基礎的國民,同樣也要承擔責任,也要反省自己的行為。中國政治向來是一種“保險絲”式的政治,所有的政治人物表面上地位顯赫,但實際上,卻如保險絲一樣脆弱。在這種情況下,深受封建禮教束縛的清國國民面對以近代科學技術武裝起來的帝國主義列強,本身並不足以擔負起抵抗和自強的重任,這同樣也是一個值得反省的問題。

一個確切的問題是——李鴻章對於中國文化看得透徹嗎?或許李鴻章對中國文化應該是很瞭解的,因為他本身浸淫於中國文化,對於中國文化的氣味異常親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