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峻暗喜:大戰終於到來!
兀朮,你自求多福吧!
………【第四十三章 該來的始終要來,金字牌!】………
紹興十年七月二十一日,寅時三刻。
朱仙鎮,岳家軍大營,處處旌旗,刀槍如林,戰鼓如雷。
營門處,為大軍先導的“武勝、定**節度使”、“開府儀同三司湖北、京西路宣撫使”、“河南、北諸路招討使”等大旗獵獵作響。
營中人喊馬嘶,兩萬餘騎兵以岳雲所率的背嵬軍為首,列於營門前,隨後是遊奕軍、踏白軍、選鋒軍、勝捷軍、破敵軍、前軍、右軍、中軍、左、後軍大隊。
岳家軍北伐以來,最重要、最關鍵的一戰,便在眼前!
岳飛被甲騎馬,在騎軍與步軍側面來回逡巡,所有將士見到主帥,精神百倍,戰意高漲。
兩個月內,經過大小數十戰,岳家軍無往而不利,可能除了最近的陳州之敗,主力從未受挫,士氣高漲。
何況眼下這仗,與往日又有不同,大宋東京故都,開封所在地,天子腳下,與臨安的“行在”那是完全不同的兩回事。收復故都,有對大金國取得決定性勝利的意義,也將是大宋轉守為攻的里程碑。雖然將士們不一定都能明白嶽帥的大戰方略,卻無不對這一戰充滿期待。
岳飛面對近在咫尺的故都,心情卻又自不同。
“遙望中原,荒煙外、許多城郭。
想當年、花遮柳護,鳳樓龍閣。
萬歲山前珠翠繞,蓬壺殿裡笙歌作。
到而今、鐵蹄滿郊畿,風塵惡。”
千年古都,在番賊鐵蹄下呻吟,百萬大宋子民,在故都等待王師北進,越過這道坎,嶽某人將奏請聖上還都,帶領大宋軍民,渡過大河,北上中原,掃蕩燕雲,直搗黃龍!
這一戰若勝,足慰平生!
“八千里路雲和月,三十功名塵與土!”
封疆建節,已經達到了大宋武將的最高境界,自己一無所求,只是大丈夫生於世間,須俯仰無愧,光照汗青,才不枉此生。
大宋河山光復,挽大廈於既傾,一雪靖康之恥,才是嶽某平生大願,為臣子者,豈可不為君王分憂?!這才是最大的“精忠”!才不負了先母刺字之意!
若是楊峻知道岳飛這般想法,會聯想到“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雖然辛棄疾眼下還在山東吃奶,還不滿一歲)。
大軍既整,岳飛緩騎出營,楊峻等緊隨其後。
這時楊峻看到了穿越以來最難以忘懷的一幕:數萬百姓,肅立道旁,默然無語,目迎岳飛,為首的近百名鄉老,手捧香爐,*近營門,滿鬥焚香。
“嶽爺!”為首的一名老者,也是當日帶民伕來幫大軍搬動糧草的鄉老走到岳飛馬前:“開封府子民,久望王師,如仰甘霖!如今大軍擊賊,草民等無力可出,只好率十六縣子民,來為大軍壯行,願嶽爺大軍一發,馬到功成,旗開得勝,克復故都,以孚民望!”
岳飛聞言,情難自抑,虎目含淚,下馬執老者手臂:“飛縱殉國,必不會有負民心!老人家放心!”
眾鄉民老淚縱橫,為首者回頭大喝道:“跪下!送岳家軍進開封府!”
從營門處開始,人群一圈圈矮下去,轉眼間,數里長道,遮山蔽野,跪滿了前來送行的百姓,怕不有五、六萬之眾!
眾老將手中香爐頂在頭上,嫋嫋青煙,溢滿四野。
諸將帥均含熱淚,上馬提韁。
這般拳拳盛意,只有用光復舊都,用兀朮的人頭來報償!
日已東昇,辰時已到,大軍該進發了!
“聖旨到!聖旨到!嶽帥何在!”
數騎狂奔而至,為首的驛使高舉一塊金字木牌,大汗淋漓,胯下的馬也口吐白沫,大約已經狂奔了一宿。
“金牌!”
楊峻眼前一黑,差點暈倒馬下!
(操!格老子滴!這瘟神終於在這個關鍵時刻還是趕到了!)
“不用香案了!這就是香案!嶽某在此接旨!”岳飛下馬,在營門處掀袍跪下,眾鄉老頂著香爐讓出一塊空地來。
營門處所有將帥都緊隨其後,跪倒一片。
(《止班師詔奏》應該還沒有到臨安,這會是什麼聖旨?難道上次報的偃城大捷,已經詔復了?岳飛一邊靜候,一邊嘀咕。)
“今諸軍連捷,賊勢已頹,卿所部諸軍,旨到日著即班師,卿其速赴行在闕前奏事,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