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恐、慌亂和不甘,在這個時候開始鬆動了,和向拱一樣,李重進也在思忖權衡著。其實他大概也知道自己這個平章事多半也是虛銜,是不用預事的,但總歸是高官顯爵啊。…;
在淮南雖然自在,但李重進其實一直都是憂心忡忡的,之前和趙匡胤交惡,自己便被朝廷一紙詔令調到淮南,但在淮南李重進整日都是憂心朝廷會進一步對自己動手貶謫,手中的兵權其實是一把雙刃劍,有時候不但保護不了自己,反而會成為招來滅頂之災的禍根。
思忖再三,李重進又看了看向著自己微笑不已的徐皓月,心中一震,總算下定了決心,上前躬身拜謝道:“臣拜謝太后封賞,願回京任職!”最後李重進還是在徐皓月的幫助下,定了決心,只因他在淮南和徐皓月較量多時,從無勝績,心中已然有了陰影,要他起兵和徐皓月作戰,李重進自忖是沒有信心取勝的,所以上前也拜謝領受了封賞。
最後只剩下李筠一人了,此人從周太祖立國之後便一直在潞州出任節度使,常年和北漢作戰,在潞州經營日久,向拱、李重進二人雖然威望更大、兵馬更多,但徐皓月和張永德最為憂慮的還是李筠。要知道李筠在潞州經營年久,是不大可能三言兩語就放棄兵權的,更何況此人素來驕橫,有時候連周太祖的帳也不買,其實才是三將之中最難說服的,所以徐皓月和張永德商議後將此人放到了最後。
果然李筠見向拱、李重進二人都是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