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部分(2 / 4)

小說:烽火智囊 作者:知恩報恩

變得一蹶不振。以前叱吒風雲的炮兵,至此則聲嘶力竭。為什麼?形勢變了。以前破壞道路,日軍後方補給不濟,此次日軍則開闢水上交通線。開來大量各種炮兵,尤其是平射炮,對於暴露的地堡,一炮就破壞一個;以前我炮兵多在山麓,此則在城郊,大受敵機壓制……”

半夜裡,四軍軍長張德能沮喪地給趙子立打電話,想轉到嶽麓山。趙說:“能過來嗎!晚了吧!”

結果是大潰敗。電話各路均中斷,參謀部和軍部失卻聯絡。於是自行突圍。由日軍圍攻新牆河開始,將近一個月,而長沙的戰鬥僅佔一天一夜。

施利芬,德意志帝國時代的第三任陸軍參謀總長,一次大戰前他所擬訂的“施利芬計劃”赫赫有名,他畢生致力於戰爭的研究與戰略的推演。為了支援德國即將面臨兩線作戰,他提出了四項基本原則,一是大戰中,德國必定兩面作戰,二是戰爭應以東守西攻的方式進行,三是西線主力集結於右翼,四是德軍必須假道比利時,即破壞其中立國地位。以大迂迴完成兩個戰略重心,創造出超級的打擊力量。

中國軍隊在抗戰中並不缺少類似施利芬計劃的戰略人才,可是人事的糾紛拉扯畢竟為歐洲國家軍隊所聞所未聞,慷慨赴死的將領多,而另一些打肚皮官司的部隊長也不少。龐大的戰鬥體,並不是一個如臂使指的整體,再傑出優異的戰略擬定,一旦動作起來,不知何處就出漏洞,於是一環影響另一環,導致前功盡棄。

抗戰烽火的澆鑄之二(8)

抗戰時期的軍隊動員組訓總體上屬於倉促應戰,看出問題的幕僚不少,但很少能夠改變大局,只能區域性改進或部分改變,積弊太深,包袱太重,難以作為。

日本侵華,自前清同治末年起,已經70餘年,以遂其由蠶食而鯨吞的陰謀。在這長久的時期中,我們的國家未能做到自固吾圉的必要措施,這是應該懺悔並切實反省的!

部隊訓練及整體建設膚淺、虛矯、不精確、不周密、敷衍塞責、得過且過的習性,譬如駐紮華北的宋哲元部隊,守衛斡旋用心良苦,但處境艱難。既要妥協而又不能屈服,為了爭取抗日,延長抗日準備的時間。訓練是為了作戰,但在南郊的部隊,趙子立先生說,他們防守經年,並沒有完成野戰訓練。只派了很多崗哨部署在南口要道,從事查察奸*,至於實施戰鬥訓練,則完全說不上。

譬如武器保養一項,士兵射擊後,用槍支附有的鐵通條,往返摩擦,直至膛內發光,方算合格,這種保養熱心而不得法的傳統方式,對武器生命損害極大,而上下始終遵照傳統墨守成規,從來沒有人提出異議。

北平市郊已成了戰地,官兵的伙食是在北平市買來的麵包、大餅、饅頭等。吃大頭菜佐食,以喝開水代羹湯。露宿在屋廊下、廟宇、學校、或民間空屋內……部隊沒有後勤設施,單就吃飯一項,食物都是在北平市臨時買來,沒有一定用餐時間,買來什麼吃什麼,有時分發到連的熟食,都已發餿變味。沒有青菜,甚至沒有開水正常供應。沒有廁所,要向附近的高粱地行方便。一週之後,住地環境已完全不堪聞問,營地才開始有計劃地挖廁所。各人洗自己衣服,掛在陣地外的叢樹、牆頭,凌亂不堪。連上為了怕士兵逃亡,不準身上帶較多的錢,硬要求發薪餉後,每人都要存錢,由文書上士管理,以連長名義集體儲存起來。是怎樣存法?交何銀行?以何種存款名義代存?有無利息?沒人講過,也無人過問談論。(趙本立《華北抗戰憶往》)

民國肇建,北洋系更形成軍閥割據局面。國民革命軍北伐成功,號稱統一了中國,但實際上卻是國府與部分地方勢力妥協,湊合而成的一個統一假象。

抗戰軍興,促成罕見的民族意識的覺醒,不過地方勢力並無雄心大志,他們對參加中央政府沒有興趣,但也不容許中央干涉他們的地方事務(包括省府及保安團人事等)。

嫡系部隊同時也要控制地方勢力,對於接受中央指揮的地方部隊,國府就給予番號、糧餉,也配發部分基本槍械彈藥。要以諸如“吃空缺”等手段來籠絡和控制地方軍事強人。所以部隊往往虛有其表,其真正戰力究竟如何,難以斷言。

軍政大佬的個性脾氣,一旦在關鍵時刻發作起來,幕僚往往彷徨於無地。曹聚仁《戰地八年》系抗戰前線的人物觀察,可供參考。

曹先生談道,記者比較討厭的是薛嶽,他很專橫,不開通。後來做湖南省主席後好一些。

陳誠,裝得一副蔣委員長的樣子,好像世界上沒有一個他看得上眼的人。一種拒人千里之外的神情。對於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