瘋狂的復國主義組織攤牌,畢竟沒事就帶著他們參加各種政界的宴會和聚會也是個苦差事,現在很多聯邦政界的人士都對海倫娜這種舉賢不避親的行為有些異議了。
其實不是劉芾不著急,而是這件事情必須由復國主義組織一方先提起,聯邦政府才好接茬,如果由聯邦政府主動提出幫助猶太人復國,那麼以猶太人的精明,他們很可能會產生懷疑,畢竟作為一個國家,還是世界大國,無端去支援一個民族去恢復自己的國家是件很讓人匪夷所思的事情,如果說這裡面沒有什麼陰謀,誰信啊?尤其是南海聯邦是一個東亞國家,和猶太人的民族不管從哪裡說都絲毫扯不上關係。
但是這些復國主義組織的耐心和財力有點出乎了劉芾的想象,他們不僅不著急向找說客去說服聯邦政府的官員,還一個勁的向聯邦政府賣好,大把大把的錢財如同打水漂一樣扔了出來,難道他們就不心疼?
不心疼是假的,幾千萬美元像流水一樣從自己的銀行流了出去,這讓奧古斯塔斯。布朗尼爾的心像流血一樣的疼,這些錢都是流落在世界各國的猶太人自發募捐的,在這些捐款人中既有身家億萬的富翁,也有靠經營小店養活一家子的普通人,雖然復國主義組織不缺錢,但是像這樣大把大把的揮灑下去,何時是個頭啊。最讓布朗尼爾絕望的就是已經花了這麼多錢了,但是組織的高層卻禁止他向那些接受了這些錢的聯邦政府官員們透露自己的真實意圖。
不僅是布朗尼爾想不通,在猶太復國主義組織中,也有一些理事們想不通,作為一個執掌著猶太人未來命運的組織,它的構成模式非常嚴謹,除了主席之外,還有10位理事,這11個人就是猶太復國主義組織的大腦和神經中樞,所有的大事情和大支出,都要經過這個理事會來決定,而當理事會中的意見不一致時,就會採用投票的方式去最終決定,由於理事會的人數是單數,又不能投棄權票,所以不管是什麼事,最終都會有一個唯一的結果出來。(未完待續。。)
第一百零一章 重返巴勒斯坦
這些理事是由每4年一屆的猶太復國主義大會的與會成員按照地區的不同投票選舉出來的,他們每一個人都代表著世界某一個地區的成千上萬名猶太人,而這個組織的總部設立在美國紐約,它們擁有自己的外交機構、財務機構、特工機構等,基本等於一個小王國了,而且這個王國的內部非常團結,外人很難有機會混入其中。
由於復國主義組織這幾年的遊說工作非常不順利,在這個組織中也產生了不少急躁情緒,有的理事認為有些機會由於理事會的過於謹慎而與組織失之交臂,就比如現在的南海聯邦政府。由於發現了海倫娜這條關係,這可能是猶太復國主義組織在這些年內尋找到的最高階的政府官員了,不管在哪國來說,財政部長都是政府要員中的要員了。但是理事會中的某些理事還是抱著老一套的做法,慎重再慎重、小心再小心,這樣下去猶太人的復國事業何時才能看到曙光。
持這種觀點的理事,隨著海倫娜帶著布朗尼爾在南海聯邦政府不斷的結識聯邦政府要員而變得越來越多,最終壓過比較保守的理事而佔了人數上的優勢,於是,透過投票決定,猶太復國主義組織從美國紐約派出了3位理事會理事前往了聯邦的首都,向陽市。
當海倫娜把復國主義組織派來了3名更高層的人員來到向陽市的情況報告了劉芾之後,劉芾終於鬆了一口氣。第一個回合比耐心的比賽自己終於獲勝了,這算是一個好的開端。但是劉芾對於之後的談判並沒有過於樂觀,這些猶太人都是在精英中的精英,自己除了在把握未來趨勢方面肯定遠超這些人精之外,其他方面恐怕都不夠他們算計的,所以這第二仗劉芾還是不打算自己上陣,還是讓海倫娜頂到前面去吧。
這3為復國主義組織的理事在抵達向陽市之後,很快就透過布朗尼爾見到了海倫娜,並且在雙方的初次見面中,就亮出了自己的身份。直截了當的向海倫娜提出了說服南海聯邦政府支援猶太人復國的意願。這種做法完全出乎海倫娜和劉芾的預料。他們已經做好了同這3為理事鬥智鬥勇的準備,誰承想人家不玩了,直接說出了自己想要什麼,現在就等著聯邦政府開價了。
劉芾算計了好幾天。想出了好幾種應對方法。結果毫無用處。這對劉芾的自信心是個極大的打擊,但是對於雙方談判來說,這3位理事的做法無疑推動了雙方談判的程序。大家的精力都不用去應付你來我往的試探了,直接開始談條件吧。
既然復國主義組織這麼痛快,劉芾也就不再扭扭捏捏了,他通知海倫娜,邀請這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