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風浪中搏擊、衝殺的勇氣、膽量、謀略和烈焰般的精神品格。這裡沒有香港的地緣優勢可以憑藉,這裡沒有上海的國家支援可以依賴,更缺少國家部署的重點投資專案來帶動。這裡只有鍾靈毓秀的山水和敢想、敢幹、敢打、敢拼、敢闖天下市場的男兒。他們不是高幹子弟、不是教授高工,他們全是中國最底層的農民——像孟子在《生於憂患,死於安樂》中所描述的一樣,他們或“發於畎畝之中,舉於版築之間,舉於魚鹽之中,舉於海,舉於市”。從樓忠福、徐文榮、魯冠球,到南存輝、李書福、王振濤,他們全都是曾經為了三餐而苦苦掙扎的農民、鐵匠、泥水工、補鞋工★。與他們同年代的中國人一樣,他們吃過的苦頭可能是現在大多數青年無法想象的。
但是在短短二十餘年的時間內,他們不僅改變了自己的命運、創造了一個個龐大的企業、繁榮了一方經濟,還證偽了那個著名的觀點——中國農民不僅僅是散亂的土豆和沙子,他們當中還有獅子和鯊魚。
。。
鄧小平的“過河石頭”(2)
2004年3月中國“兩會”期間,參加會議的浙江全國人大代表中的6位民營企業家召開專場記者招待會。德國《明鏡週刊》的記者向他們提問:“如果馬克思到浙江,他會有什麼感想?”
這是一個看似無趣但卻十分刁鑽、嚴肅的問題。向來務實、習慣在無趣和無聊面前慷慨裝傻的浙江企業家們,本想以笑聲和打哈哈來消解這個看似無趣的問題。
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