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者的心理擔憂。
中國著名國際能源專家,《能源改變命運》作家陳新華博士一語見第:“油價不光是供需平衡的反映點,也不在是反映石油生產邊際成本的一個經濟學概念,而是包含這一切而又無法準確衡量和預測的經濟金融學概念”。
英荷殼牌石油公司CEO範德維爾明確表示:“我們沒有看到物質上的短缺,沒有汽車因為加油站缺油而在油站前排隊等待加油。這和市場心理有關,而你無法預測心理。”
金融大鱷索羅斯在美國國會就油價高企的聽證會上都曾明確指出,如果誰還去相信所謂供需基本面決定著油價的走向,那就讓他見鬼去吧。
索羅斯做為金融大鱷之所以不留餘地如此表述,正因為他所掌握的業內對稱資訊資料表明虛擬交易量大大出超實貨交易量的正常比例關係,而價格漲跌規律偏離傳統經典經濟學的基本理論。金融投資者並非都對石油本身感興趣,真正讓投資者們關注的是金融資本是不是能賺到更多的錢。明星分析師紛紛預測石油的長期供應危機,稱國際油價攀升勢頭難以阻擋。巧妙地利用一切可以推高油價的手段和藉口哄抬油價。作為高盛公司的分析師,阿爾瓊·穆爾蒂因為其一個又一個聳人聽聞的預測而成了石油市場的話題人物。他做出了關於油價“更加糟糕”的預測——原油價格很快將上漲到每桶200美元。這樣的言論無疑激發了投機者們的幻想,使他們認為油價套利存在更多的空間,更拼命地將油價瘋狂推高。
石油輸出國組織(歐佩克)在2008年7月10日宣佈降低對全球長期石油需求的預測,稱因能源節約,203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