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2 / 4)

布凍結日本在美國的資產,成立由麥克阿瑟將軍領導的遠東美軍司令部,向菲律賓增調部分地面部隊和航空兵。8月,美、英、荷三國宣佈對日本實行石油禁運,試圖斷絕日本的能源供應。

1941年9月6日,日本御前會議批准了軍方制訂的“帝國國策施行要點”,規定軍隊在10月下旬完成戰爭準備。8~9月,日軍大本營擬訂了發動太平洋戰爭的計劃,企圖在開戰後5個月內構成一個以日本本土為中心,包括中國、東南亞資源地區、西太平洋戰略地區的“大東亞國防圈”,從而達到經濟上自給自足、軍事上持久作戰的有利態勢。

在開戰日益逼近的當口,近衛文�害怕承擔向美、英開戰的責任,於是,辭去首相職務。10月18日,人稱“剃刀將軍”的東條英機組閣,大大加快了太平洋戰爭步伐。11月5日,御前會議透過了“帝國國策實施要點”,決定對美、英、荷發起進攻,進攻日期大致確定在12月初。會議還制訂了對美談判的最後方案《甲案》和《乙案》。《甲案》主要內容是:日軍有條件地從中國華南地區撤軍,但至少25年內不會從中國華北、內蒙古以及海南島撤軍;日本堅持履行三國同盟條約。《乙案》作為替代方案,只允諾不在西南太平洋地區實行武力擴張。

1941年11月7日,日本大使向美國遞交甲案。由於日美雙方的條件相距太遠,當月14日,美國國務卿赫爾正式拒絕甲案。6天后,日本遞交乙案,同樣遭美國拒絕。但談判仍舊繼續進行。直到11月26日,延續近一年的日美談判徹底破裂。

1941年12月7日凌晨6時,日本未經宣戰,偷襲美軍事基地珍珠港,太平洋戰爭爆發。珍珠港美軍因麻痺大意,反擊無力,遭受巨大損失。日軍偷襲成功,大大改變了太平洋日美海軍的實力對比,為日本南進奪取戰略要地解除了海空威脅。

日本在襲擊珍珠港後1小時,才正式向美、英宣戰。同日,美、英對日宣戰。隨後,荷蘭、加拿大、澳大利亞、紐西蘭、哥斯大黎加等近20個國家相繼對日宣戰。第二次世界大戰達到了最大規模。

1.40年代,亞細亞(3)

日本在偷襲珍珠港的同時,還出動了5路陸軍,向東南亞各國和西南太平洋各島嶼發動進攻。英國的2艘戰列艦———“威爾斯親王號”和“卻敵號”———在同日本爭奪新加坡時被擊沉,英國在遠東的軍事力量遭受重大打擊。美國在菲律賓失守後將遠東陸軍司令部撤至澳大利亞。至1942年6月,日軍佔領了包括菲律賓、印尼、馬來亞、緬甸、泰國等東南亞和西南太平洋的廣大區域。

1942年1月18日,德、日、意又簽訂“軍事協定”,規定了各自的作戰區域和軍事任務。協定規定:日本的作戰區域包括亞洲、東經70度以東直至美洲大陸西海岸的水域、澳大利亞、紐西蘭群島、印度尼西亞島嶼和其他島嶼;軍事任務是摧毀英、美、荷在“大東亞”的重要基地並佔領三國的領地。德、意兩國的作戰區域包括東經70度以西直至美洲大陸東岸的水域以及同一經度內的歐洲和蘇聯領土、非洲、中近東;軍事任務是肅清中東、地中海和大西洋的英美主要基地、武裝部隊和商船隊。三國在印度洋作戰可超出區域的界限。

面對德、意、日法西斯不可一世的囂張氣焰,面對危及民族生存的威脅,蘇聯與美國兩個不同意識形態的國家攜起手來共同對敵,並聯合了其他一些不同政治制度的國家一同抗擊法西斯侵略。就連一貫仇視蘇聯的英國首相丘吉爾,也公開宣告支援蘇聯。

1942年1月1日,美、英、蘇、中、加、澳、印等26個反法西斯國家的代表在華盛頓舉行會議,共同簽署了《聯合國家宣言》,宣告:(1)每一政府保證運用軍事和經濟的全部資源,以對抗三國同盟成員國及其僕從國家;(2)每一政府保證與本宣言簽訂國政府合作,不與敵國締結單獨的停戰協定及和約。宣言還宣告歡迎“現在或可能將在戰勝希特勒主義的鬥爭中為同盟國給予物資援助和貢獻的其他國家”加入該宣言。嗣後有21個國家陸續加入。宣言的簽署標誌著世界反法西斯聯盟的正式形成。以後,“聯合國家”在政治上互相協商,在軍事上互相配合,在物資上互相支援,對加速取得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起了重要的作用,併為戰後“聯合國”的成立奠定了基礎。

太平洋戰爭爆發後,中國人民艱苦卓絕的抗日戰爭同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戰爭完全融為了一體。美國對擁有中國這樣一個盟友感到非常的慶幸。1942年春,美國總統羅斯福對其兒子說:“假如沒有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