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京舉行,日本開始成為“西方一員”。此後,日本和西歐各國首腦多次互訪,加強雙邊關係。雖然雙方存在著貿易摩擦等矛盾,但是,由於存在著互為依賴的政治經濟前提,兩者的關係一直在矛盾中發展著。
在和阿拉伯國家的關係方面,經過兩次“石油衝擊”後,日本為了保證本國的石油供應,放棄了長期以來對阿以衝突保持“中立”的政策,轉而採取了支援阿拉伯國家對有關領土主權要求的“新中東政策”。
與此同時,為了建成政治大國,日本還不斷擴充其軍事實力。從1971年至1986年,日本的防衛預算增長了138%,比同期美國軍費增長率高45倍。1987年,日本防衛預算突破了國民生產總值1%的限額。日本軍事力量的不斷增強,已引起了亞洲各國人民的深切關注,特別是在二戰中深受其害的中國、朝鮮及東南亞各國。
◆ “曲線救國”
隨著“冷戰”的結束,日本的親美傾向又開始嚴重。在日本國內,追求軍政大國的新保守主義思想成為主流,政治上更加右傾化,狹隘的民族主義再次迴歸。這不僅影響到了日本與其周邊國家的外交政策,而且也影響了日本政府防衛戰略的調整。日本的防衛方針已經由冷戰時期的“對付蘇聯和重視北方”轉變為“對付朝鮮和重視西方”,為了適應這一防衛戰略的調整,為了早日成為“正常國家”,日本一直在不斷地嘗試突破憲法的限制。
4.“正常”國家(3)
日本一直認為現有《日本國憲法》(以下簡稱《憲法》)是制約其走向政治大國特別是向軍事大國發展的桎梏。所以,日本認為“修憲”是其向“正常國家”轉變最主要的突破口,儘管“修憲”因受到國內外和平人士的一致反對而困難重重,但日本政府始終沒有放棄努力。
日本一直堅持,真正世界性大國不僅僅是經濟大國,還應該是政治大國。經濟大國是政治大國的基礎,政治大國是經濟大國的加速器,只有兩者合而為一,才能屹立世界之林。
客觀地說,日本的現行憲法是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戰敗後,處於“人在屋簷下,不得不低頭”的無奈狀態下頒佈的。戰後日本政府也曾一再向世界保證,日本絕不會再走侵略的回頭路,因為有“和平憲法”、“非核政策”和“專守防衛”三###律武器牽制著日本。但隨著日本經濟大國地位的確立,右翼分子野心日益膨脹,右翼分子正在謀求一步步突破二戰結束時的承諾。
在“和平憲法”和“專守防衛”問題上,日本右翼勢力要求修憲、要求自衛隊成為真正軍隊的呼聲越來越高。所謂的“修憲”,針對的目標主要是和平憲法第9條,該條憲法規定:“日本國民衷心謀求基於正義與秩序的國際和平,永遠放棄作為國家權力發動的戰爭、武力威脅或使用武力作為解決國際爭端的手段。為了達到前款的目的,不保持陸、海、空軍及其他戰爭力量,不承認國家的交戰權。”條文中沒有提到“自衛戰爭”的字樣,甚至連自衛的權力都沒有提到,因此可以看到,連自衛隊的存在都是違反憲法的。
但是某些日本人對此通常的解釋是:條文既沒有否定“自衛戰爭”,也沒有不能運用“自衛戰爭解決國際紛爭”的解釋。儘管自衛隊的存在是違憲的,但是由於防衛屬於本能,所以不應該予以否定。很顯然,這些人很會為自己找到開脫的理由。應該說,這些人在心理上並不甘心接受這樣一種事實,即作為一個獨立的主權國家,甚至連自衛的權利都不能寫入憲法,這種現象實在不是一個正常國家所應該有的現象。特別是看到同為二戰戰敗國的德國現狀,他們不免有被列為三等公民的感覺。因此,修改憲法,使日本成為“正常國家”也就自然變為日本政治發展的一項優先選擇。修改憲法也是日本為實現其長遠戰略目標的理想選擇,因為日本不願讓現有的憲法捆住手腳,並引來他國的蔑視。現在日本國會參眾兩院72%的議員主張修改和平憲法,而且民眾中也有高達60%的人支援“修憲”。
其實,當今日本自衛隊無論是軍費開支還是武器裝備都已走在世界前列,其軍費開支早在20世紀90年代中期就已名列世界第二,常規武器也達到世界一流水準,可謂兵強馬壯,惟一缺少的就是一個“合法的名分”。沒有合法的名分就不能像其他國家那樣將軍隊派往海外。走不出國門,就難以保障其海外的戰略利益。於是,在修改“和平憲法”阻礙重重的情況下,他們不斷依靠國際上的一些“機遇”,頒佈一些新法規,巧立名目“曲線救國”———以“為國際社會做貢獻”為名,以參與維持和平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