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部分(3 / 4)

不料,英國印度總司令韋維爾竟然藉口後勤未備,拒絕中國軍隊入緬。接著他又在12月23日於重慶舉行的盟國聯合軍事會議上,不但再次拒絕中國軍隊入緬,而且獨自專橫地擅自奪取中國儲存仰光待運的美國援華物資,製造了一起導致中英關係破裂、使在華盛頓開會的丘吉爾和羅斯福都大為震驚不已的“韋維爾事件”。在丘、羅二人的干預下,韋維爾的態度雖有所改變,同意劉觀隆支隊[筆者注:由93師277團組成]進緬,卻仍然藉口“緬甸的後勤能力薄弱”,要求中國的第5、6兩軍暫勿進緬。他迫使蔣介石只得於1941年12月26日命令已經行抵保山、龍陵附近的5、6兩軍停止向緬甸推進,在原地待命。因此,就使中國軍隊欲搶奪先機、配合英軍在緬南打敗日軍的有利戰機,被韋維爾給斷送了。遂導致中英聯軍從此在緬甸戰場上喪失了對戰爭形勢的主導權,而處於十分被動的地位。更因英軍屢屢背棄他們所做出的莊嚴承諾,使駐緬甸中國軍隊在後勤供應、交通運輸、後方安全方面接二連三地陷入困境;尤其是英軍每每不告而退、擅自放棄其承諾據守的要地,讓日軍直接威脅我軍的側背,迫使中國遠征軍不得不先後於中途放棄業已準備就緒的“同古攻勢”和“平滿納會戰”;再有英軍曾多次陷入絕境,經中國軍隊及時調兵救援,方一一脫險,因而常常影響中國軍隊作戰計劃的實施,使得原本穩操勝券的戰役一次次地被迫放棄,終於造成緬甸戰局急劇惡化,釀成史迪威、亞歷山大、羅卓英、杜聿明都無力迴天,只得下令全面撤退的失敗結局。這是自太平洋戰爭爆發後,盟軍在對日作戰中的又一次奇恥大辱。。 最好的txt下載網

史迪威收復緬甸計劃出臺(3)

緬甸戰役的失敗,不但進一步加重了中國在抗日戰爭中所承受的困難,使其所處的境況更加險惡,而且同時充分暴露出盟國之間團結上的裂隙和嚴重的信任危機,這就自然而然地給史迪威制訂的雄心勃勃、極具勝算的《收復緬甸計劃》,在付諸實施的過程中,又生出新的變數和重重阻力。

首先是英國。它既不願意讓中國軍隊駐留印度,更不想用中國軍隊去收復緬甸。因為韋維爾擔心大批中國武裝部隊開進印度,會對印度人的反叛英國殖民統治活動產生促進作用,尤其害怕中國軍隊會賴在緬甸不走[筆者注:韋維爾的侍從參謀、後任英印17師副參謀長的安德森(Anderson

Maxie)和英印17師裝甲車營長派生(Pisheng)於1942年2月28日在緬甸勃固同我話別時,他二人向我透露說:韋維爾認為緬甸如被日軍佔領,打敗日本後,英國便從對日和會上輕易地要求收回緬甸;倘若讓中國軍隊來到緬甸,他們不但會賴著不走,而且他們還會策動緬甸人起來要求獨立,把英國趕出緬甸。所以,他起初就堅決不讓中國軍隊入緬,直到英軍遭受西當河的慘敗後,為了掩護英軍撤退並讓中國軍隊分擔緬戰失敗的責任,他才緊急要求中國軍隊從速入緬布防迎戰日軍]。

史迪威的政治顧問戴維斯[筆者注:John

paton

D*ies約翰?巴頓?戴維斯,人們通稱其小戴維斯。他生於中國,同情*,與周恩來等有來往。1943年6月24日他向史迪威建議向延安派出美軍觀察團(通稱迪克西使團Diwie

Mission),經羅斯福首肯獲蔣介石同意,以美軍上校包瑞德(D*id?D?Barrett)為首18名美軍駐延安觀察團,分別於7月22日和8月7日飛抵延安。戴維斯隨赴延安,後因與美國駐華大使赫爾利(Patriok

jay

Hurley)發生矛盾,被迫離華赴蘇任職]於

1942年

7月31日曾向史迪威報告:據他所知英軍現在無意在近期收復緬甸。後經羅斯福、馬歇爾向英國力促,韋維爾才同意中國軍隊駐留印度,將位於加爾各答東北方約300多公里處的蘭姆伽(又稱“拉姆加爾”或“拉姆格爾”)劃為中國軍隊的訓練基地,由英方負責後勤供應。但是,韋維爾卻仍然不願採取行動去收復緬甸,而認為保住印度的安全和穩定才是英軍當務之急。

史迪威完成了《收復緬甸計劃》和他對於《緬甸戰役得失的檢討與評判》等重要檔案後,便帶著多恩、梅里爾、狄克楊等隨行人員,拖著十分疲憊且已患病的瘦弱身軀,帶著上述重要檔案,於1942年5月28日11時,在新德里乘坐美軍一架B-25型飛機,飛行了4個多小時,於當日16時到達阿薩姆邦(As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