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部分(1 / 4)

小說:張之洞(上卷) 作者:一意孤行

座錦繡般的古都被焚燒殆盡,太平天國集聚的無數金銀財寶被洗劫一空。閻敬銘面對著這極不情願看到的現實,心裡痛苦不堪。多少年來,湘軍不是高喊著勤王室、衛孔孟的口號,聲稱自己是正義之師嗎,為何這時野獸般發洩心裡的仇恨,強盜般打家劫舍?這隻能使他想到,他們原本便是衝著江寧城裡的財富而來的,所有動聽的宣言都是欺世盜名的謊話。而自己,身為糧臺總理,多年來苦心經營,為他們提供充分的糧餉,實際上只是為他們能有今日提供保障罷了。

接著使他失望的,是山東的剿捻戰場。過去閻敬銘在湖北做的是軍需後勤之事,到山東後才親自執掌兵權,瞭解到前線的真相。捻軍是烏合之眾,如果朝廷的軍隊精誠合作,共同對敵,捻軍原本很快可以撲滅。但朝廷部署在山東省的四支部隊:當地綠營、淮軍、湘軍和蒙古馬隊,卻彼此牽制,互不買賬。只是爭功爭餉,儲存實力,並不衝鋒陷陣。使得一支人數並不多的捻軍,在山東境內東竄西突,所向無敵。閻敬銘身為山東巡撫,卻不能協調這四支各有主帥的人馬,他有時氣得吐血也無濟於事。直到他引疾歸裡,山東軍事仍無進展。他不明白,拿著高俸的將領和吃著餉糧的兵勇,為何對朝廷如此不忠不誠?

第三個令他失望的是工部的狀況。十多年前在戶部,閻敬銘只是一個小小的主事,部裡的機密要務他無權涉及。做了工部右侍郎後,他才知道工部糟糕透頂。漢尚書其實對部務一竅不通,他的興趣只在研究三禮。一月之中有半月不來部視事,窩在家中著書立說。他不明白,朝廷為什麼調這樣的人來掌工部。既然熱衷於學術,何不成全他,讓他在翰林院做個內閣學士呢?滿尚書是個宗室,不學無術,頭上頂子靠的是祖宗的福廕染紅的。此人是個美食家,提到京師各大餐館的菜餚特色來兩眼發亮,聽到部屬談起正事來則雙目無神。閻敬銘也不明白,朝廷為何安排這樣一個人來掌工部。他家裡有的是幾代人花不完的銀子,何不讓他在家吃吃喝喝,做一個清閒自在的公子王孫,要他在工部衙門當差,受這份罪做什麼?工部的權力實際上掌握在其他三個侍郎手裡。他們每興建一項工程,則向朝廷多報三到五成的費用。發到各省,則又減去三至五成的銀子,然後還要勒令承辦工程的商家給他們送回扣、打紅包。他們就這樣貪汙中飽,富得流油。閻敬銘看不慣這一套,既不收紅包,又不接回扣。這樣一來,閻敬銘便成為他們的障礙。三個侍郎聯名上章,說閻敬銘疾病纏身,神志昏倦,工部事繁,不能勝任,不如調到禮部去,清閒舒服,人地相宜。閻敬銘知道他們的用心,便乾脆順水推舟,借病辭職。他已深為厭惡這個齷齪卑汙的官場了,決心布衣終世,再不為官。

閻敬銘以侍郎之身回到朝邑,立刻驚動方圓數百里的官府士紳。陝西、山西、河南三省仰慕的、巴結的、借重的,紛紛前來拜訪,並邀請他出來為地方做點事。閻敬銘一概拒絕。只有當解州書院八十歲的老山長谷實穗先生親來看望,請他主講書院時,他卻不能推辭了。一來,谷老先生當年在解州書院,曾親自教過閻敬銘五年的書。閻敬銘之所以能中進士、點翰林,谷老先生悉心培育之功不可沒。老先生的面子,豈能不給?二來,解州書院乃閻敬銘的發祥之地,恩情深重,不容他不回報。三來,閻敬銘也想從解州書院裡挑選幾個可資造就的學子,著意栽培,將來為國家培養幾個人才出來,也是晚年所做的一樁大好事。就這樣,從閻敬銘回來的第二年,便出任解州書院的主講,直到今天。

txt電子書分享平臺

第三章 投石問路(15)

流年如水,十五六個春秋就這麼過去了。閻敬銘以山水風光自娛,教書育人為樂,日子過得無拘無束、瀟灑自如。同治七年,以曾國荃、鄭敦謹為首編輯的胡文忠公遺集雕板告蕆,胡家特為送給閻敬銘一套。他讀故人遺墨,如與故人對話。十多年間,手中這部胡文忠公遺集他不知讀了多少遍,愈讀愈對胡林翼欽佩不已,愈讀愈對胡林翼的事業後繼無人遺憾不已。他有心在解州書院尋求一個英才來傳遞胡氏薪火,但至今也沒有看出一棵苗子來。這天他剛從書院下課回家,喝了一口茶,正想拿起胡文忠公遺集中的《 讀史兵略 》再瀏覽瀏覽,忽聽得外面傳來一句洪亮的異鄉口音:“請問,閻老先生是住在這裡嗎?”

閻敬銘忙放下手中的書,大步向門外走去。

六 敢參葆庚、王定安,看來

張香濤不是書呆子

閻敬銘走出門外,看到眼前站著一位四十開外的中年人。此人穿著一身黑色緊身衣褲,背上背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