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部戲共有四十一出,從頭到尾完全演完,估計得兩到三天,與這兩天所看的戲相比,完完全全是一出大戲了。
《鳴鳳記》講的是大明嘉靖年間,以夏言為首的一派大臣,同嚴嵩嚴世藩父子爭鬥的故事,整部戲不僅時間跨度長,而且人物眾多,頭緒紛繁,但志文粗粗一讀,卻覺得還有些看頭。
尤其是《吃茶》、《寫本》、《劾》、《斬楊》幾齣戲,把歷史上因彈劾嚴嵩而死的楊繼盛,在生死攸關間與嚴黨面對面的鬥爭所表現出來的大義凜然、威武不屈的氣節,描寫得頗為成功。
“有意思。”志文情不自禁地低聲說道,頗有興味地繼續往下看。
《鳴鳳記》別出心裁,算是打破了當下戲曲作品以生、旦為主的格局,在長達四十一出的戲中,生(楊繼盛)、旦(張氏)的戲在第十五出就結束了,其後原本的二號人物…夏言,反而成了主角。
之所以叫鳴鳳記,是把夏言等反對嚴嵩的十位大臣稱為“雙忠八義”,把他們與嚴嵩相鬥的精神喻為“朝陽丹鳳一齊鳴”。
“總算等到你了。”志文大體看完戲本,展顏笑道,終於把沉迷在生旦唱腔中的宋獻策給驚動了。
“咋了,志哥。”
“給,你看看。”志文把戲本遞了過去,低聲說道,“明天這出戏,總算是有皇帝出場了。”
宋獻策接過,才一看到戲名就說,“原來是這出戏啊,倒是難得,這種大部頭的戲,也不是輕易就能看得到的,不錯,的確有皇上的戲,還是本朝世宗(嘉靖帝的廟號)的戲。”
“唷,聽你口氣,對這戲很熟嘛。”志文說道。
“鳴鳳記嘛,以往一年看不上兩回,唱腔曲調不敢稱熟,不過情節梗概還是瞭然於胸的。”宋獻策很是自信地說道。
“這戲早就有了?”志文問道,看宋獻策這模樣,鳴鳳記不像是才出來的戲。
“早有了。”宋獻策答道,“按我老師的說法,大概隆慶年間就出來了。嗯,隆慶是穆宗的年號,在嘉靖之後。”
怕志文不太瞭解本朝歷史,宋獻策還特意說明了一下。
志文有些迷糊了,鳴鳳記說的乃是嘉靖朝的事兒,按說這種涉及到朝政的事兒,將其編成故事戲曲,怎麼也得隔上很長一段時間,特別是戲裡對嘉靖帝還有些不敬,這嘉靖剛崩,就有人跳出來指著他的鼻子罵了?
大明的思想,還有言論,看來還真是寬鬆得可以。
搖搖頭,志文將這些念想拋諸腦後,這些事兒跟他並無多大幹系。
“宋先生,這戲你既然看過,那這皇帝什麼時候能夠出場?”志文問道。
他們此來大同,在這聽了這麼幾天的戲,不是閒得沒事兒幹,而是專門衝著有皇帝角色的戲來的,明天的這出戏,總算是讓他們的等待有了結果。
“還得看戲班子。”宋獻策解釋道,同一出戏,各個戲班子演的並不完全一樣,會根據自身情況,加減一些戲份,“不過,最快明晚,最慢後日正午之時,怎麼都能見得到皇帝出場了。”
第457章 成了
“志哥,你不會是想今晚就動手吧?”宋獻策突然回過味來似的,急忙低聲問道,他這是怕志文因等待時間過長而不耐煩,等不及想要出手。
“哪能呢?放心,宋先生,定然不會攪了大夥兒看鳴鳳記的雅興。”志文笑笑。
之所以衝著皇帝的戲份而來,看中的,就是皇帝扮演者身上穿的那套戲服,不是說大明藩王除了造反稱帝一事不能沾染,餘事可說百無禁忌麼,那就想辦法讓代王看上去有不臣之心,這事兒不就結了?
但怎麼讓代王成為一個野心勃勃的藩王呢,無外乎栽贓陷害等手段罷了,志文與宋獻策等人一合計,最簡單的,莫過於弄套皇帝才有資格穿的袍服,想辦法塞到代王府中,再弄些代王大肆封官許願的手書信箋,蓋上他的私印,也就差不多了。
這等手法雖然略顯粗糙,但只要想辦法讓某個官員無意撞破,還是很有殺傷力的,即便有些破綻,但面對扳倒代王,討好今上,加官進爵的誘惑,從下到上的各級官員,恐怕都會有意無意地將其忽視。
想法雖好,但施行起來,卻是每一步都不容易,首當其衝的,就是怎麼把這皇帝袍服弄到手。
一開始志文是想直接做的,但很快就發現自己是圖樣圖森破,且不說這種明黃色的衣料乃是犯忌諱的,在民間,特別是北方,很難見得到,志文的私藏雖然豐富,但也沒有這種意料,可見範氏等人雖然與東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