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主連夜出宮來找顧三公子,是因為顧三公子是她內定的駙馬。
只要她與顧三公子成婚,蕭聖人便不能將公主遠嫁回紇。
可是,顧公子卻在今晚這七夕之夜,去看燈會了。
和誰?
他身旁小廝那閃躲支吾的樣子,是為什麼?
前方已到辦燈會的玄武街,遠遠就能看見一隻巨大的玉兔燈籠被人高抬著從街那頭緩緩往這邊而來,下頭人山人海,熙熙攘攘,都在看著這大燈籠。
寶歌朝昭寧道:“公主,看這些人,好多都是一個人來看燈會呢!”
昭寧心不在焉往街頭看了一眼,知道寶歌的意思,她是在讓自己寬心。
而自己,的確有些被剛才小簡的神態影響心緒。
自父皇駕崩,蕭聖人掌權,她的境遇一日不如一日,的確有人先前與她交好,現在卻冷淡下來,去捧她妹妹新城公主或是襄平公主。
但她能肯定,顧家、顧清允不是這樣的人。
五年前,她還是父皇最寵愛的公主,顧清允還是太子伴讀。
那時父皇和她說,顧清允是他為她擇好的駙馬,只等她十八歲,就替兩人賜婚。
顧清允出身名門,又是那般芝蘭玉樹、才氣無雙,一進京,便吸引住許多人的目光。
她早在見他之前就聽過他的名字。
本不以為意,但那日春光明媚,楊柳飛絮,梨花欺雪,她在御花園看見他,少女春情不由為他傾倒。
他也看見了她。
她是宮中生得最美的公主,向來就被誇冰肌玉骨,國色無雙,她從那翩翩少年郎的眼裡,也看到了驚豔與傾慕。
然後是許多次心照不宣的尋常往來,她能從他寫的詩詞裡找到她的影子,她也曾在他母親病重時拿了御賜靈藥去救治。
少年與少女的心裡,都期盼著日後的琴瑟和鳴,舉案齊眉。
他們雖未明說,卻有五年的情愫。
顧清允是那般朗風霽月的坦蕩公子,她不能用宮中的勢利之心來猜忌他。
昭寧舒了口氣,在街邊停下馬。
前面萬人聚集,馬再不能上前,她從馬背上下來,將韁繩遞給寶歌。
“你在此處守著馬,等我。”她吩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