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發配,而矯詔一來,其中嚴厲斥責扶蘇戍邊卻不立戰功,還屢次上書肆意非議朝政,對不能回京城做太子而耿耿於懷,怨恨不已,以秦皇之口吻和威嚴,對扶蘇賜劍自刎,致使他不得不自盡而亡。】
【在當時的扶蘇看來,難不成他還真能反了秦始皇不成?他畢竟不知道秦皇已死啊......】
【可要說認同扶蘇自殺嗎?不,想必大多數人都不認同。】
【扶蘇自殺的一個很大原因,就是認為秦始皇對自己不滿不喜,且有意見,可他為何不看看自己身邊站著的是誰?】
【是大將軍蒙恬啊,是同樣戍邊的三十萬大軍啊!】
扶蘇猛地抬頭,恍然看向位於其上的大秦帝王,又看向對面而立的將軍蒙恬,如同旁觀者吹散了迷霧,眼前一片清明,卻更讓他有種頭重腳輕,搖搖欲墜之感。
他......那時的他,究竟是怎麼想的啊......
【秦始皇真的不重視扶蘇嗎?】
【蒙恬可是秦皇身邊最信任的將領近臣之一啊。】
【當時秦朝還採用軍功授爵制度,將扶蘇放置到蒙恬身邊,與蒙恬共事,秦皇作為,就真的只是為了懲罰扶蘇?】
【就連趙高謀事時都說:“長子剛毅而武勇,信人而奮士,即位必用蒙恬為丞相。”】
【作為內臣,趙高無疑看透了秦始皇的政治佈局——他把扶蘇放置於邊疆,讓沒有班底的扶蘇去接觸蒙恬,若單單只是為了懲罰扶蘇,又為何讓扶蘇去親近掌握三十多萬將士的大將軍蒙恬?】
【讓扶蘇去往上郡,於北疆之地歷練,體驗帝國處境之危險,以免扶蘇涉世不深,繼位之後也不至於矯枉過正。】
【這未嘗不是秦皇的一番苦心吶。】
【可扶蘇看不穿,也看不透......甚至陳勝吳廣起義,打的都是扶蘇屢次規勸秦始皇,卻被秦始皇憤而斥責,